• 棒孢拟青霉和丽玛利亚霉鲜红变种——中国2个丝状真菌新记录种

    韩燕峰;梁建东;梁宗琦;

    从采自我国山西、辽宁及广西的土样中分离获得了棒孢拟青霉(Paecilomyces clavisporus Hammill)和丽玛利亚霉鲜红变种[Mariannaea elegans(Corda)Samson var.punicea Samson]2个丝状真菌新记录种,并详细描述了这2种菌的形态学特征。

    2007年01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南方地区枯枝暗色丝孢菌研究初报Ⅰ(英文)

    马建;张修国;张学青;

    通过对来自中国南方地表枯枝表层暗色丝孢菌室内处理,发现中国大陆一新记录种——管形顶孢(Exserticlava vasiformis)和一中国新记录种——常春藤葚孢(Sporidesmium socium)。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绘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2007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Ascotricha bosei—分离自牛皮杜鹃的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刘丽莉;吕国忠;赵志慧;杨晓贺;

    自吉林省长白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叶片上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鲍氏刺囊壳(Ascotricha bosei)。该菌的典型特征是子囊壳外壁着生曲膝状附属丝和产生碟形子囊孢子。该菌为我国首次报道。

    2007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一新记录属——桃孢壳属(英文)

    杨晓贺;吕国忠;赵志慧;姚贤民;

    对日本桃孢壳(Persiciospora japonica)菌进行了描述。该菌的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呈近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暗橄榄色至黑褐色,椭圆形至梭形,两端具芽孔,孢子表面具小的点状凹陷,光学显微镜下呈网状。该属真菌为我国新记录。

    2007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嗜热真菌的分类研究—半知菌

    王冬梅;王峰祥;高红;

    根据嗜热真菌生境特点,从采集的600多份标本中分离鉴定到嗜热真菌15种,其中分离获得半知菌8种。对8种半知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综合描述。

    2007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7个鹅膏菌属菌株的分类鉴定

    李海波;吴学谦;魏海龙;付立忠;吴庆其;

    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地区的7个鹅膏菌属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在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对7种鹅膏菌的rDNA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9个最相似物种的ITS序列连同7种鹅膏菌的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对f6、f9和f493个菌株的分子鉴定支持了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结果,对f5的分子鉴定不支持形态鉴定的结果,f8为鹅膏菌属内某种,f66为鹅膏菌属内某种,并与Amanitafulva,A.atrofusca,A.orientifulva3种鹅膏菌的亲缘关系较近,f7与另外6种鹅膏菌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分子水平上的ITS序列分析不能单方面作为大型真菌分类鉴定的可靠依据,可以作为基于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辅助参考依据。

    2007年01期 14-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1 ]
  • 中国红菇属种类及其分布

    宋斌;李泰辉;吴兴亮;黎静静;沈亚恒;林群英;

    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汇总了中国红菇属(Russula Pers.)真菌的179个名称记录,并对其生境、用途及分布或分类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表明,红菇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30个省区。在已报道的红菇属名称记录中,有效名称有159个,包括148种、9变种和2变型,其中新名称1个、新拟汉名8个,无效或不合格名称10个,错拼名称8个,存疑种3个,中国特有种13种,一些种类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2007年01期 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长白山森林土壤真菌区系研究

    姚贤民;吕国忠;杨红;赵志慧;陈嵘;

    本研究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林型、土壤剖面的森林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而为建立森林真菌资源库提供种质资源,并为森林生物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该地区6个不同林型中,采用“之”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按照标准方法初步分离鉴定出真菌28个属,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属,即球壳属(Sphaerodes)。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美人松落叶松林、红松阔叶林和红松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的种类明显多于鱼鳞云冷杉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带;土壤不同剖面层次上的真菌种群数量高低依次为落叶层>腐殖质层>土壤层;同一林型下不同土壤层面上优势菌属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不同层面上也存在着其特有的优势菌属。

    2007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大球盖菇性遗传模式和育种工艺研究

    蔡衍山;黄秀治;罗凤来;傅俊生;柯丽娜;

    为探讨大球盖菇的交配型,以鲜大球盖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2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4∶4∶11∶3。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大球盖菇的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2007年0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绣球菌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黄建成;李开本;应正河;余应瑞;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Wulf.)Fr.]子实体进行了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为绣球菌子实体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2.9%,氨基酸总量为9.3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3.9%。绣球菌的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相对过剩。绣球菌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价(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80.9,87.3,78.3,73.6,10.1和87.9。绣球菌的营养价值高于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和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因此,绣球菌子实体是良好的菌类蛋白源。

    2007年01期 51-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地衣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邓红;魏江春;

    详细论述了地衣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阐明了在采集标本的同时进行共生菌和光合共生物分离培养的重要性。

    2007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菌物药竹黄与植物药天竺黄的鉴别方法研究

    马伟才;邓建新;包海鹰;

    为鉴别竹黄与天竺黄对菌物药竹黄与植物药天竺黄进行了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方法研究。2味药在性状上差异较大;在显微鉴定中,观察了竹黄的显微结构及粉末特征,天竺黄粉末为不规则透明片状物;微量升华试验竹黄粉末随温度升高得到不同形态的结晶,而天竺黄粉末无升华物;竹黄遇KOH变为翠绿色,天竺黄则不变色;用酚酞及甲酚红试剂分别对不同来源的天竺黄进行显色反应,均显2种不同颜色。

    2007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菌物研究》征稿简则

    2007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