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于兰;刘会梅;张天宇;
矮头束霉和头束霉是中国新记录种,二者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在吉林、辽宁、山西、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土壤中都曾分离得到。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绘图。凭证标本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11年02期 v.9 63-6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兰;刘淑艳;姜文涛;李玉;
记录了采自长春地区的白粉菌属叉丝壳组(Erysiphe sect. Microsphaera)吉林省新记录变种2个:万布白粉菌原变种(E. vanbruntiana var. vanbruntiana)和车轴草白粉菌原变种(E. trifolii var. trifolii),其寄主东北接骨木(Sambucus manshurica Kitag.)和海滨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aritima Maxim.)为世界新寄主,根据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照相和分析讨论。
2011年02期 v.9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李玉;
为掌握辽宁省的黏菌资源,在位于辽宁省宽甸县的白石砬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桓仁县的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黏菌标本的采集,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了鉴定;复核了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保存的辽宁省产的黏菌标本,明确了辽宁省已知黏菌5目8科24属90种,其中有5个属为辽宁省新记录属,有34个种为辽宁省新记录种。
2011年02期 v.9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图力古尔;刘文钊;范宇光;康国平;
根据2000—2009年间在吉林省长白山区的蛟河、敦化、安图、汪清、和龙、辉南、临江等地阔叶林带采集的700余号标本,报道了长白山阔叶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63科160属332种,其中有中国新记录种5种、吉林省新记录种7种。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2011年02期 v.9 77-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杨晓贺;丁俊杰;顾鑫;申宏波;张瑜;吕国忠;
对采自我国6省18市(县)的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为优势菌,占镰孢菌总量的73.42%,其他种类的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 acuminatum)、弯角镰孢(F. camptoceras)、蓝色镰孢(F. coeruleum)、木贼镰孢(F. equiseti)、砖红镰孢(F. lateri-tium)、芬芳镰孢(F. redolens)、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初步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蔬菜根茎上的镰孢菌种类及优势种群,为我国蔬菜的镰孢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011年02期 v.9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翠;梁晨;
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 hommae 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并对重寄生菌的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寄生菌的重寄生强度较高,可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2011年02期 v.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回云静;吴长宝;徐小明;蔡金艳;朱峰;任跃英;
通过对不同年生五味子进行叶面喷施和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白粉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喷施加灌施处理的发病率为13.0%,喷施的发病率为22.5%,清水对照的发病率为37.5%。对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味子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77.8%、75.0%,这表明喷施加灌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味子植株喷施加灌施的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积总平均值分别增加了6.7%、42.4%、27.6%;单独喷施处理和喷施加灌施处理分别比清水对照处理的百果重增加了21.33%、28.79%;喷施加灌施处理的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达到0.74%。
2011年02期 v.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军德;丛日辉;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得到1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最适pH为8,无光照培养时菌丝长势较好。培养料中添加20%腐殖质适合菌丝的生长。
2011年02期 v.9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宝萍萍;图力古尔;包海鹰;
将灵芝(Ganoderma lucidum)生长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对其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沉淀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总多糖、40%和80%体积分数乙醇沉淀多糖含量均在菌蕾期最高;65%乙醇沉淀多糖含量以子实体成熟期最高;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菌盖分化期最高。
2011年02期 v.9 110-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文钊;李维焕;图力古尔;
以土生鳞伞(Pholiota terrestris Overh.)子实体为生物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Cd2+,分析吸附剂用量、初始pH值、初始重金属浓度、反应时间这4个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土生鳞伞的生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水溶液中Cd2+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Cd2+的浓度为10 g/L时,土生鳞伞子实体吸附剂用量为2 g/L,反应2 h即可达到平衡吸附,且pH=6时吸附量最大。土生鳞伞子实体对Cd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平衡模型,相关系数r2>0.99,土生鳞伞子实体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8.67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土生鳞伞子实体对Cd2+的吸附。
2011年02期 v.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