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昆植1号羊肚菌该品种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选育。2007年7月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老君山镇老君山火烧地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和2012年在云南省师宗县人工种植基地获得的KUN1216菌株成熟子实体,采用单孢菌株交配技术和"1+1"基因检测技术,获得稳定出菇的菌株KUN1216。在云南香格里拉、丽江和昆明进行初筛和复筛,KUN1216出菇一致性好,丛生性明显、产量高,抗病性强,适于人工栽培。该菌株2017—2020年在云南、贵州、新疆、黑龙江、辽宁、甘肃和四川等地播种面积超5 000余亩,适应中低海拔、低温、高湿地区,栽培稳定性较好。2020年正式命名为‘昆植1号’羊肚菌。
2021年04期 v.19 21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杰;王勇;许瀛引;谭昊;何晓兰;余洋;陈影;彭卫红;
2012年羊肚菌在四川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后,已相继推广到全国20余省市,成为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羊肚菌成功驯化后对羊肚菌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羊肚菌的资源发掘、遗传育种、栽培及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激增,但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文中重点对2012年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
2021年04期 v.19 21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2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 ] - 唐杰;王勇;许瀛引;谭昊;何晓兰;余洋;陈影;彭卫红;
2012年羊肚菌在四川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后,已相继推广到全国20余省市,成为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羊肚菌成功驯化后对羊肚菌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羊肚菌的资源发掘、遗传育种、栽培及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激增,但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文中重点对2012年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
2021年04期 v.19 21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2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唐杰;王勇;许瀛引;谭昊;何晓兰;余洋;陈影;彭卫红;
2012年羊肚菌在四川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后,已相继推广到全国20余省市,成为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羊肚菌成功驯化后对羊肚菌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羊肚菌的资源发掘、遗传育种、栽培及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激增,但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文中重点对2012年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
2021年04期 v.19 21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2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唐杰;王勇;许瀛引;谭昊;何晓兰;余洋;陈影;彭卫红;
2012年羊肚菌在四川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后,已相继推广到全国20余省市,成为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羊肚菌成功驯化后对羊肚菌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羊肚菌的资源发掘、遗传育种、栽培及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激增,但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文中重点对2012年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
2021年04期 v.19 21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2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赵琪;吕梦岚;李路;黄伟;张彦飞;郝哲;
当前,羊肚菌种植被许多80后、90后和返乡农民创业者推崇,根据笔者多年对羊肚菌的种质资源收集、分类学、遗传育种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实践,结果表明:1)羊肚菌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周期短、收益高和风险高"的特点,从事羊肚菌种植可以盈利但绝非"暴富";2)目前我国羊肚菌产业刚刚起步,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3)羊肚菌从业者如果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机制和措施,可实现稳健盈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当前我国羊肚菌从业者的真实写照;4)羊肚菌产业前景好,设施化、工厂化栽培是今后的羊肚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从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栽培技术、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梳理当前的产业"诱惑"与"陷阱",以期为羊肚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19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赵琪;吕梦岚;李路;黄伟;张彦飞;郝哲;
当前,羊肚菌种植被许多80后、90后和返乡农民创业者推崇,根据笔者多年对羊肚菌的种质资源收集、分类学、遗传育种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实践,结果表明:1)羊肚菌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周期短、收益高和风险高"的特点,从事羊肚菌种植可以盈利但绝非"暴富";2)目前我国羊肚菌产业刚刚起步,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3)羊肚菌从业者如果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机制和措施,可实现稳健盈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当前我国羊肚菌从业者的真实写照;4)羊肚菌产业前景好,设施化、工厂化栽培是今后的羊肚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从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栽培技术、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梳理当前的产业"诱惑"与"陷阱",以期为羊肚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19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赵琪;吕梦岚;李路;黄伟;张彦飞;郝哲;
当前,羊肚菌种植被许多80后、90后和返乡农民创业者推崇,根据笔者多年对羊肚菌的种质资源收集、分类学、遗传育种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实践,结果表明:1)羊肚菌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周期短、收益高和风险高"的特点,从事羊肚菌种植可以盈利但绝非"暴富";2)目前我国羊肚菌产业刚刚起步,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3)羊肚菌从业者如果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机制和措施,可实现稳健盈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当前我国羊肚菌从业者的真实写照;4)羊肚菌产业前景好,设施化、工厂化栽培是今后的羊肚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从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栽培技术、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梳理当前的产业"诱惑"与"陷阱",以期为羊肚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19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赵琪;吕梦岚;李路;黄伟;张彦飞;郝哲;
当前,羊肚菌种植被许多80后、90后和返乡农民创业者推崇,根据笔者多年对羊肚菌的种质资源收集、分类学、遗传育种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实践,结果表明:1)羊肚菌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周期短、收益高和风险高"的特点,从事羊肚菌种植可以盈利但绝非"暴富";2)目前我国羊肚菌产业刚刚起步,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3)羊肚菌从业者如果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机制和措施,可实现稳健盈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当前我国羊肚菌从业者的真实写照;4)羊肚菌产业前景好,设施化、工厂化栽培是今后的羊肚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从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栽培技术、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梳理当前的产业"诱惑"与"陷阱",以期为羊肚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19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赵永昌;刘萍;马渊浩;赵子悦;柴红梅;
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生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亩,在不断高产出现的同时,区域性连作障碍、病虫害、较高的成本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六妹羊肚菌菌株YAASMJNLM1-25和YAASMJNLM1-31为材料,研究了1种羊肚菌栽培的新方法——种袋栽培技术,以常见的营养袋栽培方法为对照,进行了直接种袋栽培方法和间接种袋栽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为8~23 d,现原基时间为55~91 d,第一次采收时间为77~110 d,无论是直接种袋栽培法还是间接种袋栽培法,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均比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长,即同一区域同一播种时间,六妹羊肚菌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相关;墒面污染率和袋(瓶)污染率分别为0~5%和0~25%,与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的墒面和营养基质污染率显著降低,多数处理的污染率为零;试验的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95.00±8.66)g/m~2和(466.89±33.67)g/m~2,虽然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的处理存在,但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显著差异的产生应该是羊肚菌的环境适应敏感性所致;种袋栽培法实现了羊肚菌菌丝向营养基质和土壤基质的双向生长,营养能有效向土壤基质转移,有利于稳产和减少病虫害;与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出菇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对室内栽培及出菇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8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永昌;刘萍;马渊浩;赵子悦;柴红梅;
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生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亩,在不断高产出现的同时,区域性连作障碍、病虫害、较高的成本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六妹羊肚菌菌株YAASMJNLM1-25和YAASMJNLM1-31为材料,研究了1种羊肚菌栽培的新方法——种袋栽培技术,以常见的营养袋栽培方法为对照,进行了直接种袋栽培方法和间接种袋栽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为8~23 d,现原基时间为55~91 d,第一次采收时间为77~110 d,无论是直接种袋栽培法还是间接种袋栽培法,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均比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长,即同一区域同一播种时间,六妹羊肚菌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相关;墒面污染率和袋(瓶)污染率分别为0~5%和0~25%,与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的墒面和营养基质污染率显著降低,多数处理的污染率为零;试验的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95.00±8.66)g/m~2和(466.89±33.67)g/m~2,虽然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的处理存在,但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显著差异的产生应该是羊肚菌的环境适应敏感性所致;种袋栽培法实现了羊肚菌菌丝向营养基质和土壤基质的双向生长,营养能有效向土壤基质转移,有利于稳产和减少病虫害;与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出菇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对室内栽培及出菇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8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永昌;刘萍;马渊浩;赵子悦;柴红梅;
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生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亩,在不断高产出现的同时,区域性连作障碍、病虫害、较高的成本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六妹羊肚菌菌株YAASMJNLM1-25和YAASMJNLM1-31为材料,研究了1种羊肚菌栽培的新方法——种袋栽培技术,以常见的营养袋栽培方法为对照,进行了直接种袋栽培方法和间接种袋栽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为8~23 d,现原基时间为55~91 d,第一次采收时间为77~110 d,无论是直接种袋栽培法还是间接种袋栽培法,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均比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长,即同一区域同一播种时间,六妹羊肚菌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相关;墒面污染率和袋(瓶)污染率分别为0~5%和0~25%,与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的墒面和营养基质污染率显著降低,多数处理的污染率为零;试验的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95.00±8.66)g/m~2和(466.89±33.67)g/m~2,虽然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的处理存在,但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显著差异的产生应该是羊肚菌的环境适应敏感性所致;种袋栽培法实现了羊肚菌菌丝向营养基质和土壤基质的双向生长,营养能有效向土壤基质转移,有利于稳产和减少病虫害;与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出菇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对室内栽培及出菇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8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永昌;刘萍;马渊浩;赵子悦;柴红梅;
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生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亩,在不断高产出现的同时,区域性连作障碍、病虫害、较高的成本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六妹羊肚菌菌株YAASMJNLM1-25和YAASMJNLM1-31为材料,研究了1种羊肚菌栽培的新方法——种袋栽培技术,以常见的营养袋栽培方法为对照,进行了直接种袋栽培方法和间接种袋栽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为8~23 d,现原基时间为55~91 d,第一次采收时间为77~110 d,无论是直接种袋栽培法还是间接种袋栽培法,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均比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长,即同一区域同一播种时间,六妹羊肚菌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相关;墒面污染率和袋(瓶)污染率分别为0~5%和0~25%,与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的墒面和营养基质污染率显著降低,多数处理的污染率为零;试验的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95.00±8.66)g/m~2和(466.89±33.67)g/m~2,虽然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的处理存在,但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显著差异的产生应该是羊肚菌的环境适应敏感性所致;种袋栽培法实现了羊肚菌菌丝向营养基质和土壤基质的双向生长,营养能有效向土壤基质转移,有利于稳产和减少病虫害;与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出菇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对室内栽培及出菇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8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尹洁;陈新;宋佳鑫;康恒;边银丙;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经济价值极高,但其生活史及子实体发育过程并未完全明确,栽培技术尚不稳定。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梯棱羊肚菌基因组信息,找到2个Ceratoplatanin(CP,类膨大素)家族的基因,分别命名为Mi-CP1与Mi-CP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Mi-CP1和Mi-CP2蛋白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采用qRT-PCR检测Mi-CP1和Mi-CP2基因在菌丝期、白菌核期、黄菌核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子囊果期6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i-CP1仅在菌丝期显著表达,而Mi-CP2在原基期和幼菇期大量表达,其中原基期是幼菇期的4.7倍,表明Cerato-platanin(CP)蛋白不仅与梯棱羊肚菌的营养生长有关,还可能参与了子囊果的发育。通过去除信号肽,分别构建pMAL-c2X-CP1X和pMAL-c2X-CP2X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结果仅Mi-CP1X蛋白成功诱导表达,而Mi-CP2X蛋白未能成功诱导表达,推测可能与使用的表达载体有关。本研究为揭示CP蛋白在羊肚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4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洁;陈新;宋佳鑫;康恒;边银丙;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经济价值极高,但其生活史及子实体发育过程并未完全明确,栽培技术尚不稳定。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梯棱羊肚菌基因组信息,找到2个Ceratoplatanin(CP,类膨大素)家族的基因,分别命名为Mi-CP1与Mi-CP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Mi-CP1和Mi-CP2蛋白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采用qRT-PCR检测Mi-CP1和Mi-CP2基因在菌丝期、白菌核期、黄菌核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子囊果期6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i-CP1仅在菌丝期显著表达,而Mi-CP2在原基期和幼菇期大量表达,其中原基期是幼菇期的4.7倍,表明Cerato-platanin(CP)蛋白不仅与梯棱羊肚菌的营养生长有关,还可能参与了子囊果的发育。通过去除信号肽,分别构建pMAL-c2X-CP1X和pMAL-c2X-CP2X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结果仅Mi-CP1X蛋白成功诱导表达,而Mi-CP2X蛋白未能成功诱导表达,推测可能与使用的表达载体有关。本研究为揭示CP蛋白在羊肚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4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洁;陈新;宋佳鑫;康恒;边银丙;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经济价值极高,但其生活史及子实体发育过程并未完全明确,栽培技术尚不稳定。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梯棱羊肚菌基因组信息,找到2个Ceratoplatanin(CP,类膨大素)家族的基因,分别命名为Mi-CP1与Mi-CP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Mi-CP1和Mi-CP2蛋白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采用qRT-PCR检测Mi-CP1和Mi-CP2基因在菌丝期、白菌核期、黄菌核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子囊果期6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i-CP1仅在菌丝期显著表达,而Mi-CP2在原基期和幼菇期大量表达,其中原基期是幼菇期的4.7倍,表明Cerato-platanin(CP)蛋白不仅与梯棱羊肚菌的营养生长有关,还可能参与了子囊果的发育。通过去除信号肽,分别构建pMAL-c2X-CP1X和pMAL-c2X-CP2X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结果仅Mi-CP1X蛋白成功诱导表达,而Mi-CP2X蛋白未能成功诱导表达,推测可能与使用的表达载体有关。本研究为揭示CP蛋白在羊肚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4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洁;陈新;宋佳鑫;康恒;边银丙;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经济价值极高,但其生活史及子实体发育过程并未完全明确,栽培技术尚不稳定。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梯棱羊肚菌基因组信息,找到2个Ceratoplatanin(CP,类膨大素)家族的基因,分别命名为Mi-CP1与Mi-CP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Mi-CP1和Mi-CP2蛋白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采用qRT-PCR检测Mi-CP1和Mi-CP2基因在菌丝期、白菌核期、黄菌核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子囊果期6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i-CP1仅在菌丝期显著表达,而Mi-CP2在原基期和幼菇期大量表达,其中原基期是幼菇期的4.7倍,表明Cerato-platanin(CP)蛋白不仅与梯棱羊肚菌的营养生长有关,还可能参与了子囊果的发育。通过去除信号肽,分别构建pMAL-c2X-CP1X和pMAL-c2X-CP2X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结果仅Mi-CP1X蛋白成功诱导表达,而Mi-CP2X蛋白未能成功诱导表达,推测可能与使用的表达载体有关。本研究为揭示CP蛋白在羊肚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19 24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林林;钱宇洪;凌嘉;李亭廷;杜习慧;
交配型是调控真菌子实体发育和生活史的重要因子。作为羊肚菌生活史中一个有争议的阶段,菌核与交配型的关系研究甚少。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以栽培菌包内的菌核和实验室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研究材料,以Morchella sp. Mes-20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参考,进行交配型分析。结果发现:1)菌核的交配型呈明显的偏分离现象,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中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核远多于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核,而Morchella sp. Mes-20中MAT1-2菌核较多于MAT1-1的菌核;2)部分菌核含有2种交配型,但无法确定菌核是由异核体可育菌丝还是由2个交配型的单倍体不育菌丝缠绕组织化形成;3)部分菌核既不具有MAT1-1,也没有MAT1-2,出现交配型全部缺失现象。交配型缺失在羊肚菌菌种退化检测中的应用值得探寻,而羊肚菌菌核的偏分离和交配型缺失的机制及其与菌种选育和子实体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深入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林林;钱宇洪;凌嘉;李亭廷;杜习慧;
交配型是调控真菌子实体发育和生活史的重要因子。作为羊肚菌生活史中一个有争议的阶段,菌核与交配型的关系研究甚少。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以栽培菌包内的菌核和实验室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研究材料,以Morchella sp. Mes-20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参考,进行交配型分析。结果发现:1)菌核的交配型呈明显的偏分离现象,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中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核远多于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核,而Morchella sp. Mes-20中MAT1-2菌核较多于MAT1-1的菌核;2)部分菌核含有2种交配型,但无法确定菌核是由异核体可育菌丝还是由2个交配型的单倍体不育菌丝缠绕组织化形成;3)部分菌核既不具有MAT1-1,也没有MAT1-2,出现交配型全部缺失现象。交配型缺失在羊肚菌菌种退化检测中的应用值得探寻,而羊肚菌菌核的偏分离和交配型缺失的机制及其与菌种选育和子实体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深入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林林;钱宇洪;凌嘉;李亭廷;杜习慧;
交配型是调控真菌子实体发育和生活史的重要因子。作为羊肚菌生活史中一个有争议的阶段,菌核与交配型的关系研究甚少。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以栽培菌包内的菌核和实验室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研究材料,以Morchella sp. Mes-20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参考,进行交配型分析。结果发现:1)菌核的交配型呈明显的偏分离现象,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中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核远多于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核,而Morchella sp. Mes-20中MAT1-2菌核较多于MAT1-1的菌核;2)部分菌核含有2种交配型,但无法确定菌核是由异核体可育菌丝还是由2个交配型的单倍体不育菌丝缠绕组织化形成;3)部分菌核既不具有MAT1-1,也没有MAT1-2,出现交配型全部缺失现象。交配型缺失在羊肚菌菌种退化检测中的应用值得探寻,而羊肚菌菌核的偏分离和交配型缺失的机制及其与菌种选育和子实体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深入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林林;钱宇洪;凌嘉;李亭廷;杜习慧;
交配型是调控真菌子实体发育和生活史的重要因子。作为羊肚菌生活史中一个有争议的阶段,菌核与交配型的关系研究甚少。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以栽培菌包内的菌核和实验室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研究材料,以Morchella sp. Mes-20单孢交配产生的菌核为参考,进行交配型分析。结果发现:1)菌核的交配型呈明显的偏分离现象,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中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核远多于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核,而Morchella sp. Mes-20中MAT1-2菌核较多于MAT1-1的菌核;2)部分菌核含有2种交配型,但无法确定菌核是由异核体可育菌丝还是由2个交配型的单倍体不育菌丝缠绕组织化形成;3)部分菌核既不具有MAT1-1,也没有MAT1-2,出现交配型全部缺失现象。交配型缺失在羊肚菌菌种退化检测中的应用值得探寻,而羊肚菌菌核的偏分离和交配型缺失的机制及其与菌种选育和子实体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深入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韦春某;刘伟;陈新;康恒;张倩倩;边银丙;
钟菌属Verpa隶属于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与羊肚菌属Morchella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特征与羊肚菌较为相似。对采自湖北省和黑龙江省的2份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其菌盖表面平滑,呈褶皱状,无横脊,边缘整齐,菌柄着生于菌盖下正中央,子囊呈光滑的棍状,含有2个或4个光滑的椭圆形子囊孢子。对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培养(采自湖北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z1m2,采自黑龙江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76a),观察菌丝及细胞核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其菌丝体圆筒状,无色,光滑,有隔,多分支,多核,形态学鉴定为皱盖钟菌Verpa bohemica。基于ITS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菌丝纯培养结果显示,皱盖钟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1℃,最佳培养基为木屑粉(SD)培养基,在小麦粉(WH)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最多;菌丝老化速度试验结果发现:菌株76a平均寿命为33 d,而菌株z1m2的衰老速度明显快于76a菌株,至21 d时菌丝彻底死亡。对2个不同区域的皱盖钟菌野生菌株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进一步充实了羊肚菌科钟菌属的相关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63-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3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韦春某;刘伟;陈新;康恒;张倩倩;边银丙;
钟菌属Verpa隶属于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与羊肚菌属Morchella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特征与羊肚菌较为相似。对采自湖北省和黑龙江省的2份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其菌盖表面平滑,呈褶皱状,无横脊,边缘整齐,菌柄着生于菌盖下正中央,子囊呈光滑的棍状,含有2个或4个光滑的椭圆形子囊孢子。对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培养(采自湖北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z1m2,采自黑龙江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76a),观察菌丝及细胞核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其菌丝体圆筒状,无色,光滑,有隔,多分支,多核,形态学鉴定为皱盖钟菌Verpa bohemica。基于ITS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菌丝纯培养结果显示,皱盖钟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1℃,最佳培养基为木屑粉(SD)培养基,在小麦粉(WH)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最多;菌丝老化速度试验结果发现:菌株76a平均寿命为33 d,而菌株z1m2的衰老速度明显快于76a菌株,至21 d时菌丝彻底死亡。对2个不同区域的皱盖钟菌野生菌株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进一步充实了羊肚菌科钟菌属的相关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63-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韦春某;刘伟;陈新;康恒;张倩倩;边银丙;
钟菌属Verpa隶属于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与羊肚菌属Morchella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特征与羊肚菌较为相似。对采自湖北省和黑龙江省的2份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其菌盖表面平滑,呈褶皱状,无横脊,边缘整齐,菌柄着生于菌盖下正中央,子囊呈光滑的棍状,含有2个或4个光滑的椭圆形子囊孢子。对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培养(采自湖北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z1m2,采自黑龙江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76a),观察菌丝及细胞核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其菌丝体圆筒状,无色,光滑,有隔,多分支,多核,形态学鉴定为皱盖钟菌Verpa bohemica。基于ITS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菌丝纯培养结果显示,皱盖钟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1℃,最佳培养基为木屑粉(SD)培养基,在小麦粉(WH)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最多;菌丝老化速度试验结果发现:菌株76a平均寿命为33 d,而菌株z1m2的衰老速度明显快于76a菌株,至21 d时菌丝彻底死亡。对2个不同区域的皱盖钟菌野生菌株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进一步充实了羊肚菌科钟菌属的相关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63-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韦春某;刘伟;陈新;康恒;张倩倩;边银丙;
钟菌属Verpa隶属于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与羊肚菌属Morchella的亲缘关系较近,形态特征与羊肚菌较为相似。对采自湖北省和黑龙江省的2份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其菌盖表面平滑,呈褶皱状,无横脊,边缘整齐,菌柄着生于菌盖下正中央,子囊呈光滑的棍状,含有2个或4个光滑的椭圆形子囊孢子。对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培养(采自湖北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z1m2,采自黑龙江省标本组织分离菌株为76a),观察菌丝及细胞核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其菌丝体圆筒状,无色,光滑,有隔,多分支,多核,形态学鉴定为皱盖钟菌Verpa bohemica。基于ITS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菌丝纯培养结果显示,皱盖钟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1℃,最佳培养基为木屑粉(SD)培养基,在小麦粉(WH)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最多;菌丝老化速度试验结果发现:菌株76a平均寿命为33 d,而菌株z1m2的衰老速度明显快于76a菌株,至21 d时菌丝彻底死亡。对2个不同区域的皱盖钟菌野生菌株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进一步充实了羊肚菌科钟菌属的相关研究。
2021年04期 v.19 263-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梓名;范冬雨;姚澜;李长田;李玉;
梯棱羊肚菌MT1是在辽宁省大面积栽培的菌株。目前我国羊肚菌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川渝地区,能够在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菌株极少,限制了东北地区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能够在东北地区大量栽培种植的羊肚菌菌株的基因信息进行全面了解。通过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的CLR测序方式对羊肚菌菌株MT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结果表明:MT1基因组大小约为82.29 Mb,测序深度达到282×,N50达到1.028 Mb,GC含量为53.24%。在GO、KEGG、KOG、Swiss-Prot、Nr、CAZy数据库分别注释到9 144、8 810、2 844、3 642、9 818、529个基因。从基因组层面上解析MT1菌株,为更好地筛选出适宜在东北地区栽培的优良羊肚菌菌株提供参考信息。
2021年04期 v.19 27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钱可晴;成盼盼;范君佩;徐安然;杨迪;张波;李晓;
为探究羊肚菌继代培养代数同菌种退化的关系,对梯棱羊肚菌菌丝体进行继代培养,并对各代菌丝显微形态、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胞外酶活性进行观察和测定,以揭示母种的频繁继代与菌种退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显微形态、菌落形态以及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要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及活性,继代代数少于6代为宜。其中,继代1代(G1代)在22℃条件下,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菌丝浓密度均一,主干菌丝与侧生菌丝间的分叉约为45°,可以形成大量的菌核,且酶活力最强。
2021年04期 v.19 27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4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舒黎黎;仇志恒;须晖;
羊肚菌对光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其子实体的形态和品质会受到影响。为了确定羊肚菌设施栽培过程的最适光环境,以六妹羊肚菌为材料,LED为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照强度对六妹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所选不同光质均能诱导原基形成,而蓝光、绿光和紫光不能促使原基长成成熟子实体。混合光B(紫光1%、蓝17%、绿光9%、黄光20%、橙光32%、红光21%)是羊肚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光源,能极大缩短原基形成时间,增加原基数目,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并诱导菌盖黑色素的合成;混合光B光强为9μmol/(m~2·s)时,子实体最长,菌柄壁最厚,菌盖颜色深棕色。
2021年04期 v.19 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正>~~
2021年04期 v.19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