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论坛

  •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成果

    姜宁;董浩然;于海龙;李巧珍;王琳玲;谭琦;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领域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然而,其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长期以来面临着诸多难点痛点问题的困扰。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难点痛点问题,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近年来,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一线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并应用了食用菌全产业链2个,培育出彰显地域特质的新品种14个,开发出反映时代特色的新技术9个,研制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新产品6个。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成果必将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走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进程。

    2025年01期 v.23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2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中国作物常见菌物病害及其病原名录(Ⅱ)——果蔬作物

    武雪莲;倪怡清子;李玉;刘淑艳;

    菌物病害在作物病害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果蔬作物,每年因菌物病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30%,有效防控菌物病害的关键在于准确鉴定病原物。本文为中国作物常见菌物病害及其病原名录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从《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中筛选出中国常见果蔬作物菌物病害,共计187种,包括蔬菜病害84种、果树病害90种以及西瓜、甜瓜病害13种。筛选出的病原菌物拉丁学名依据最新命名法规、世界菌物名称数据库以及最新菌物分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核对,并按作物种类列出病害名称、病原菌物的中文名和现用拉丁学名,部分包含基原异名和常见异名。植物病原菌物学名统一规范对于植物病害的诊断、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大众科普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1期 v.23 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研究论文

  • 污核衣属地衣4个中国新记录种

    马振国;石凯杰;赵欣;

    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中国云南省和海南省的地衣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鉴定出中国污核衣科污核衣属地衣4个物种,分别是安氏污核衣Porina andreana、缘污核衣P. limitata、奥克污核衣P. oxneri和亚小坚果污核衣P. subnucula,上述4种为中国首次报道。文章提供了新记录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以及地衣体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照片。此外,将每个种均与模式标本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补充了其中2个种的mtSSU序列。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地衣标本室(HMAS-L)和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物标本室(LCUF)。

    2025年01期 v.23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破壁灵芝孢子粉对DBP与BaP共同暴露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敖飘雪;马叶梅;周宇;彭婷;焦鹏翥;侯泽举;杨光红;

    为探讨破壁灵芝孢子粉(SSGL)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苯并(a)芘(BaP)暴露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初断乳健康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DBP+BaP暴露组(DBP 250 mg/kg+BaP 5 mg/kg)、SSGL组(DBP 250 mg/kg+BaP 5 mg/kg+SSGL 1 g/kg)。连续灌胃暴露90 d,收集尿液及血液后处死。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尿液中DBP和BaP的主要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和1-羟基芘(1-OHP)含量,以及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SGL可以明显改善DBP和BaP联合暴露引起的肝细胞坏死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变性;增加尿液中MBP和1-OHP含量;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含量。表明SSGL可改善DBP、BaP暴露所致大鼠肝脏病理损伤,有效增强大鼠肝脏代谢功能,降低血清中大鼠肝功能指标水平,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2025年01期 v.2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航天育种灵芝菌丝体多糖的体外降糖降脂活性

    董力冉;王天赐;贾滋坤;苏玲;王琦;

    为探究灵芝菌丝体多糖的体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航天育种灵芝菌丝体多糖(GL),经Sevag法除蛋白、透析对其进行分离,并测定多糖、还原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以及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和与胆酸盐结合能力。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多糖含有52.7%多糖,3.85%还原糖,7.11%糖醛酸,3.59%蛋白质,其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78.81%,76.92%,80.00%,对甘氨胆酸钠和牛黄胆酸钠的结合率可达43.59%和46.51%,说明灵芝菌丝体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降糖降脂活性,具有高值化开发利用的潜力。

    2025年01期 v.23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0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裂褶菌胞外酶活性研究

    周书博;李鸣雷;周世斌;袁春龙;

    以3个不同裂褶菌菌株(L1,L2,L3)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菌丝生长初期、半袋期、满袋期和子实体生长期间8种胞外酶活性,探究在含有葡萄枝条的栽培基质上不同菌株不同时期的胞外酶活性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裂褶菌满袋期间的胞外酶活性对其产量至关重要,而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胞外酶活性较低;不同菌株间一些胞外酶活性存在共性,而一些胞外酶活性存在差异,其产量也存在差异;半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是裂褶菌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胞外酶。

    2025年01期 v.23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12种种衣剂对玉米成株期镰孢菌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马新智;张艳丽;邵帅;卢宝慧;高洁;杨丽娜;栾奕;

    为了明确不同成分和含量的种衣剂对玉米成株期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玉米生产上防治茎腐病的种衣剂的选择提供参考,选用包括2种自主研制种衣剂在内的12种种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玉米禾谷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抑制效果,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评价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11%的精甲·咯·嘧种子悬浮剂、35 g/L咯菌·精甲霜FS和质量分数为29%的噻虫·咯·霜灵FS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_(90)值分别为2.19,5.34,6.98 mg/L;240 g/L氯氟醚·吡唑酯FS和11%精甲·咯·嘧菌FS对轮枝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_(90)值分别为4.38,49.23 mg/L。各种衣剂对出苗率和出苗期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种衣剂处理的玉米出苗较空白对照平均提前了2.9 d,其中240 g/L氯氟醚·吡唑酯FS、农大配方种衣剂202和201,能够明显促进玉米出苗,提高出苗率和产量,对玉米成株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在防治玉米成株期茎腐病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2025年01期 v.23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黄芝的本草考证

    高旭升;包海鹰;

    对黄芝进行本草考证,追溯其用药历史,为挖掘和应用“芝”类中药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和现代有关“芝”类中药的研究文献,结合嵩山实地考察采集和鉴定,对黄芝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古代本草记载的黄芝为淡黄木层孔菌Phillinus gilvus (Schw. Fr.) Pat,二者在产地、形态、药性和功效上相吻合。为黄芝以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本草考证依据。

    2025年01期 v.2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建设,是国家农业产业科技战略力量。体系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产业链配置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科研组织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2025年01期 v.2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菌苑学人撷英:谭琦研究员

    <正>谭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兼任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 WSMBMP)主席、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主任、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上海)分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成员。曾担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第七任所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2025年01期 v.23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