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力古尔
记载吉林省核菌纲和盘菌纲高等子囊菌150种,隶属于22个科。补充吉林省新分布种4个,它们是碳壳胶球、银莲花核盘菌、皱盖钟菌和钟菌。新记录种提供形态描述,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内。
2005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图力古尔
记载吉林省核菌纲和盘菌纲高等子囊菌150种,隶属于22个科。补充吉林省新分布种4个,它们是碳壳胶球、银莲花核盘菌、皱盖钟菌和钟菌。新记录种提供形态描述,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内。
2005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图力古尔
记载吉林省核菌纲和盘菌纲高等子囊菌150种,隶属于22个科。补充吉林省新分布种4个,它们是碳壳胶球、银莲花核盘菌、皱盖钟菌和钟菌。新记录种提供形态描述,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内。
2005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邓旺秋,李泰辉,宋斌,何洁仪,毛新武
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2005年0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邓旺秋,李泰辉,宋斌,何洁仪,毛新武
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2005年0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邓旺秋,李泰辉,宋斌,何洁仪,毛新武
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2005年0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
利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7种鹅膏属真菌成熟子实体中的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芥橙黄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和橙黄鹅膏(Amanitaaff.citrina)中均含有3种毒素,其中芥橙黄鹅膏的α鹅膏毒肽含量为2395.91μg/g、β鹅膏毒肽含量为1653.75μg/g和鬼笔毒肽含量为405.26μg/g;橙黄鹅膏的分别为1121μg/g、4244μg/g和9442μg/g。芥橙黄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subjunquilleavar.abla)中含有β鹅膏毒肽,其含量为614.00μg/g。其他5种鹅膏中均未检测到上述3种毒素。
2005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
利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7种鹅膏属真菌成熟子实体中的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芥橙黄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和橙黄鹅膏(Amanitaaff.citrina)中均含有3种毒素,其中芥橙黄鹅膏的α鹅膏毒肽含量为2395.91μg/g、β鹅膏毒肽含量为1653.75μg/g和鬼笔毒肽含量为405.26μg/g;橙黄鹅膏的分别为1121μg/g、4244μg/g和9442μg/g。芥橙黄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subjunquilleavar.abla)中含有β鹅膏毒肽,其含量为614.00μg/g。其他5种鹅膏中均未检测到上述3种毒素。
2005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
利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7种鹅膏属真菌成熟子实体中的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芥橙黄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和橙黄鹅膏(Amanitaaff.citrina)中均含有3种毒素,其中芥橙黄鹅膏的α鹅膏毒肽含量为2395.91μg/g、β鹅膏毒肽含量为1653.75μg/g和鬼笔毒肽含量为405.26μg/g;橙黄鹅膏的分别为1121μg/g、4244μg/g和9442μg/g。芥橙黄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subjunquilleavar.abla)中含有β鹅膏毒肽,其含量为614.00μg/g。其他5种鹅膏中均未检测到上述3种毒素。
2005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龚利娟,李玉,刘淑艳
对32个中国栽培香菇品种和2个野生子实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标记研究,9个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带,83.19%具有多态性。结果显示,34个香菇菌株间均有遗传上的差异,但遗传相关性极高,表明中国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单一。
2005年0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龚利娟,李玉,刘淑艳
对32个中国栽培香菇品种和2个野生子实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标记研究,9个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带,83.19%具有多态性。结果显示,34个香菇菌株间均有遗传上的差异,但遗传相关性极高,表明中国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单一。
2005年0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龚利娟,李玉,刘淑艳
对32个中国栽培香菇品种和2个野生子实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标记研究,9个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带,83.19%具有多态性。结果显示,34个香菇菌株间均有遗传上的差异,但遗传相关性极高,表明中国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单一。
2005年0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池玉杰,刘智会,何建国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2005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池玉杰,刘智会,何建国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2005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池玉杰,刘智会,何建国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2005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春青,李多川
对采自云南的标本进行研究,描述了两种嗜热子囊菌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太瑞斯梭孢壳霉[Thielavia terrestris (Apinis) Malloch & Cain]和丝衣霉状篮状菌[Talaromyces byssochlamydioides Stolk & Samson],附插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5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春青,李多川
对采自云南的标本进行研究,描述了两种嗜热子囊菌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太瑞斯梭孢壳霉[Thielavia terrestris (Apinis) Malloch & Cain]和丝衣霉状篮状菌[Talaromyces byssochlamydioides Stolk & Samson],附插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5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春青,李多川
对采自云南的标本进行研究,描述了两种嗜热子囊菌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太瑞斯梭孢壳霉[Thielavia terrestris (Apinis) Malloch & Cain]和丝衣霉状篮状菌[Talaromyces byssochlamydioides Stolk & Samson],附插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5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体强,吴锦忠,纪建英,徐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实体(0.64%)高许多。其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分别为3.820:0.314:1.000(幼嫩子实体)和3.260:0.112:1.000(成熟子实体)。
2005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 ] - 陈体强,吴锦忠,纪建英,徐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实体(0.64%)高许多。其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分别为3.820:0.314:1.000(幼嫩子实体)和3.260:0.112:1.000(成熟子实体)。
2005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陈体强,吴锦忠,纪建英,徐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实体(0.64%)高许多。其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分别为3.820:0.314:1.000(幼嫩子实体)和3.260:0.112:1.000(成熟子实体)。
2005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周忠波,马红霞,图力古尔
树舌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甾体化合物、三萜、脂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生物碱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甙类以及微量元素等。树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病毒、消炎抗菌、降血糖、调节血压、阻碍血小板凝集和强心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腹水癌、神经系统疾病、肝炎、心脏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胃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树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2005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周忠波,马红霞,图力古尔
树舌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甾体化合物、三萜、脂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生物碱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甙类以及微量元素等。树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病毒、消炎抗菌、降血糖、调节血压、阻碍血小板凝集和强心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腹水癌、神经系统疾病、肝炎、心脏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胃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树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2005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周忠波,马红霞,图力古尔
树舌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甾体化合物、三萜、脂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生物碱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甙类以及微量元素等。树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病毒、消炎抗菌、降血糖、调节血压、阻碍血小板凝集和强心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腹水癌、神经系统疾病、肝炎、心脏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胃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树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2005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包海鹰
菌物生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菌物学、生药学、中药学等许多学科,以菌物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菌物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指标以及引种驯化、发酵等生物工程和寻找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菌物药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菌物生药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科得以发展。
2005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包海鹰
菌物生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菌物学、生药学、中药学等许多学科,以菌物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菌物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指标以及引种驯化、发酵等生物工程和寻找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菌物药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菌物生药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科得以发展。
2005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包海鹰
菌物生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菌物学、生药学、中药学等许多学科,以菌物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菌物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指标以及引种驯化、发酵等生物工程和寻找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菌物药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菌物生药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科得以发展。
2005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超,孙辉,王瑞宾,杨金奎,黄晓玮,张克勤
菌寄生真菌能寄生在其他真菌并抑制其生长这一特性,在防治病原真菌时显示巨大潜力。综述了近年来菌寄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的识别、信号传导、侵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菌寄生真菌的应用前景。
2005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林超,孙辉,王瑞宾,杨金奎,黄晓玮,张克勤
菌寄生真菌能寄生在其他真菌并抑制其生长这一特性,在防治病原真菌时显示巨大潜力。综述了近年来菌寄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的识别、信号传导、侵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菌寄生真菌的应用前景。
2005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林超,孙辉,王瑞宾,杨金奎,黄晓玮,张克勤
菌寄生真菌能寄生在其他真菌并抑制其生长这一特性,在防治病原真菌时显示巨大潜力。综述了近年来菌寄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的识别、信号传导、侵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菌寄生真菌的应用前景。
2005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赵丹,梁宗琦
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的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的未来发展。
2005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赵丹,梁宗琦
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的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的未来发展。
2005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赵丹,梁宗琦
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的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的未来发展。
2005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David L.Hawksworth2005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avid L.Hawksworth2005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avid L.Hawksworth2005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娟
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005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李娟
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005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李娟
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005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2005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