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玉;2009年Z1期 v.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玉;2009年Z1期 v.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玉玺;2009年Z1期 v.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玉玺;2009年Z1期 v.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国忠;2009年Z1期 v.7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国忠;2009年Z1期 v.7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刘保友;吴悦明;张天宇;
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无性态真菌丝孢纲(Hyphomycetes)一中国新记录种-简单伽穆孢[Gamsia simplex(Sugiy.,Y.Kawas.&H.Kurata)Arx],其所在属(GamsiaM.Morelet)同时为中国新记录属。根据获得的分离物对属、种级分类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描绘。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9年Z1期 v.7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刘保友;吴悦明;张天宇;
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无性态真菌丝孢纲(Hyphomycetes)一中国新记录种-简单伽穆孢[Gamsia simplex(Sugiy.,Y.Kawas.&H.Kurata)Arx],其所在属(GamsiaM.Morelet)同时为中国新记录属。根据获得的分离物对属、种级分类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描绘。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9年Z1期 v.7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曰锋;杨信东;
报道了吉林省新发现的虫草属真菌细座虫草[Cordyceps tuberculata(Lebert)Maire],并对其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了描述。
2009年Z1期 v.7 13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曰锋;杨信东;
报道了吉林省新发现的虫草属真菌细座虫草[Cordyceps tuberculata(Lebert)Maire],并对其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了描述。
2009年Z1期 v.7 13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双林;李玉;
为了澄清黏菌纲绒泡菌属Physarum种级分类上存在的一些混乱,以便进一步澄清该属内分类单元的系统演化关系,对绒泡菌属81个种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属可划分成5组(section)。给出了绒泡菌属分组的检索表,并明确了每组所含的物种,通过分组对绒泡黏菌属下分类等级进行了新安排。
2009年Z1期 v.7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双林;李玉;
为了澄清黏菌纲绒泡菌属Physarum种级分类上存在的一些混乱,以便进一步澄清该属内分类单元的系统演化关系,对绒泡菌属81个种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属可划分成5组(section)。给出了绒泡菌属分组的检索表,并明确了每组所含的物种,通过分组对绒泡黏菌属下分类等级进行了新安排。
2009年Z1期 v.7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景芝;刘福杰;朱鹤;王琦;李玉;
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基物进行了黏菌的湿室培养,共获得5目7科17属42种黏菌,其中柄罐无丝菌(Licea operculata)、钉形钙皮菌(Didymiumclavus)和长轴绒泡菌(Physarumpuniceum)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2009年Z1期 v.7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潘景芝;刘福杰;朱鹤;王琦;李玉;
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基物进行了黏菌的湿室培养,共获得5目7科17属42种黏菌,其中柄罐无丝菌(Licea operculata)、钉形钙皮菌(Didymiumclavus)和长轴绒泡菌(Physarumpuniceum)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2009年Z1期 v.7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军德;熊书堂;王萍;
对采自沈阳棋盘山的蛹虫草SN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蛹虫草SN3菌株与人工栽培常用的SN1和E3菌株基本一致,其在培养皿生长过程中菌丝的变化及在不同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值时其生长状况与SN1和E3菌株差别不显著;而瓶栽时,其子实体产量及经济性状都优于SN1和E3菌株,其产量分别比SN1和E3菌株高4.9%和17.4%;其草的平均长度大于SN1和E3菌株,而且其子实体头部大,子囊壳丰富,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均匀,这是该菌株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好品种。
2009年Z1期 v.7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军德;熊书堂;王萍;
对采自沈阳棋盘山的蛹虫草SN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蛹虫草SN3菌株与人工栽培常用的SN1和E3菌株基本一致,其在培养皿生长过程中菌丝的变化及在不同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值时其生长状况与SN1和E3菌株差别不显著;而瓶栽时,其子实体产量及经济性状都优于SN1和E3菌株,其产量分别比SN1和E3菌株高4.9%和17.4%;其草的平均长度大于SN1和E3菌株,而且其子实体头部大,子囊壳丰富,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均匀,这是该菌株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好品种。
2009年Z1期 v.7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伟成;刘学敏;刘霆;卢彩鸽;潘争艳;周美娟;
对生防链霉菌Ⅲ-61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分,其最适配方为黄豆粉1.5%,蛋白胨0.3%,蔗糖1.0%,淀粉1.3%,磷酸二氢钾0.02%,硫酸镁0.025%,氯化钠0.5%,配成水溶液,调pH至7~7.4,加碳酸钙1%。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了最优培养条件组合:液体种龄24h,接种量5%~10%,500mL摇瓶培养基装量为80mL,摇床转速240r/min,培养温度31℃,发酵周期96~120h。此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的组合所得菌株Ⅲ-61发酵液对主要靶标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49.5mm,较优化前提高了45.59%。
2009年Z1期 v.7 153-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伟成;刘学敏;刘霆;卢彩鸽;潘争艳;周美娟;
对生防链霉菌Ⅲ-61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分,其最适配方为黄豆粉1.5%,蛋白胨0.3%,蔗糖1.0%,淀粉1.3%,磷酸二氢钾0.02%,硫酸镁0.025%,氯化钠0.5%,配成水溶液,调pH至7~7.4,加碳酸钙1%。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了最优培养条件组合:液体种龄24h,接种量5%~10%,500mL摇瓶培养基装量为80mL,摇床转速240r/min,培养温度31℃,发酵周期96~120h。此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的组合所得菌株Ⅲ-61发酵液对主要靶标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49.5mm,较优化前提高了45.59%。
2009年Z1期 v.7 153-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汉桥;邢姗姗;李信申;白金铠;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基序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是克隆NBS有效的方法。从广东普通野生稻HLW028中克隆出3条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均为NBS,序列号为DQ272573~DQ272575。从NCBI中下载普通野生水稻和功能已知的水稻NBS-LRR类基因,与本试验所提交的NBS进行聚类分析。这些NBS可分为5大类,其中DQ272574是一个新的NBS基因类型。从野生水稻中克隆NBS基因存在P-loop、RNBS-A、kin-2、RNBS-B、RNBS-C和PLAL的基序。RT-PCR结果表明,培矮64中的Pikh的表达量比2种野生稻中高。从培矮64中扩增出1个完整读码框的cDNA。
2009年Z1期 v.7 159-163+12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汉桥;邢姗姗;李信申;白金铠;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基序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是克隆NBS有效的方法。从广东普通野生稻HLW028中克隆出3条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均为NBS,序列号为DQ272573~DQ272575。从NCBI中下载普通野生水稻和功能已知的水稻NBS-LRR类基因,与本试验所提交的NBS进行聚类分析。这些NBS可分为5大类,其中DQ272574是一个新的NBS基因类型。从野生水稻中克隆NBS基因存在P-loop、RNBS-A、kin-2、RNBS-B、RNBS-C和PLAL的基序。RT-PCR结果表明,培矮64中的Pikh的表达量比2种野生稻中高。从培矮64中扩增出1个完整读码框的cDNA。
2009年Z1期 v.7 159-163+12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洪生;周永力;
采用显微观察和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后稻曲病菌在水稻穗部的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的菌丝首先附着在花粉上或花丝上,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后8d)在柱头上有附着菌丝的花粉粒。显微观察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小穗内菌丝增殖的速度不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2009年Z1期 v.7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蔡洪生;周永力;
采用显微观察和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后稻曲病菌在水稻穗部的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的菌丝首先附着在花粉上或花丝上,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后8d)在柱头上有附着菌丝的花粉粒。显微观察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小穗内菌丝增殖的速度不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2009年Z1期 v.7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白容霖;
近年在吉林省栽培的西洋参上发现白粉病,经致病性测定和对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人参白粉菌(Erysiph panacisBai et Liu)所致。
2009年Z1期 v.7 167-16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容霖;
近年在吉林省栽培的西洋参上发现白粉病,经致病性测定和对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人参白粉菌(Erysiph panacisBai et Liu)所致。
2009年Z1期 v.7 167-16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奎华;
以沈阳地区芹菜斑枯病菌的纯培养菌株为试材,通过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的多因子试验,明确了芹菜斑枯病菌菌丝生长以在CDAMS-VI培养基上最好,其次是CSA、CCSA和PDA,菌丝生长及产孢对碳源、氮源种类有明显的选择性。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21℃,致死温度为39℃(处理40min),光照明显抑制菌丝生长。病菌分生孢子在水和芹菜汁中不能萌发,在水琼脂上萌发最好;孢子萌发的适宜pH值为4.6~6.6,适温为17~25℃,致死温度为42℃(处理20min),RH100%最适宜孢子萌发。光照和变温处理可促进分生孢子器的形成,病菌在PDA上从孢子萌发到分生孢子器形成并释放出分生孢子需要16~18d。
2009年Z1期 v.7 169-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奎华;
以沈阳地区芹菜斑枯病菌的纯培养菌株为试材,通过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的多因子试验,明确了芹菜斑枯病菌菌丝生长以在CDAMS-VI培养基上最好,其次是CSA、CCSA和PDA,菌丝生长及产孢对碳源、氮源种类有明显的选择性。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21℃,致死温度为39℃(处理40min),光照明显抑制菌丝生长。病菌分生孢子在水和芹菜汁中不能萌发,在水琼脂上萌发最好;孢子萌发的适宜pH值为4.6~6.6,适温为17~25℃,致死温度为42℃(处理20min),RH100%最适宜孢子萌发。光照和变温处理可促进分生孢子器的形成,病菌在PDA上从孢子萌发到分生孢子器形成并释放出分生孢子需要16~18d。
2009年Z1期 v.7 169-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曲波;吕国忠;杨红;董淑萍;
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的气象条件,对三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和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是第二年锈病发生的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对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的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是防治三裂叶豚草的理想生防菌。
2009年Z1期 v.7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曲波;吕国忠;杨红;董淑萍;
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的气象条件,对三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和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是第二年锈病发生的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对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的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是防治三裂叶豚草的理想生防菌。
2009年Z1期 v.7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秀华;刘丽屏;陈星初;
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2009年Z1期 v.7 185-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秀华;刘丽屏;陈星初;
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2009年Z1期 v.7 185-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国良;
2003~2006年对本地果桑上桑椹菌核病病菌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5种核盘菌:Ciboriacaranculoides,Ciboria shiraiana,Scleromitrula sp.,Scleromitrula rubicola和Synciboria ningpoensis。其中Ciboria shira-iana和Scleromitrulasp.的出现频率分别高达49.7%和41.9%。Scleromitrula sp.和Synciboria ningpoensis是2种新类型。Scleromitrula sp.的子囊盘高2.5~4.1mm,宽1.4~3.0mm,子囊孢子大小7.7~11.1×3.4~4.1μm,纵向有一明显内凹的特征。Synciboria ningpoensis的子实体冠状,2.3~2.5×3.0~3.8mm,由多个无柄的直径512~704μm微子囊盘组成。
2009年Z1期 v.7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国良;
2003~2006年对本地果桑上桑椹菌核病病菌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5种核盘菌:Ciboriacaranculoides,Ciboria shiraiana,Scleromitrula sp.,Scleromitrula rubicola和Synciboria ningpoensis。其中Ciboria shira-iana和Scleromitrulasp.的出现频率分别高达49.7%和41.9%。Scleromitrula sp.和Synciboria ningpoensis是2种新类型。Scleromitrula sp.的子囊盘高2.5~4.1mm,宽1.4~3.0mm,子囊孢子大小7.7~11.1×3.4~4.1μm,纵向有一明显内凹的特征。Synciboria ningpoensis的子实体冠状,2.3~2.5×3.0~3.8mm,由多个无柄的直径512~704μm微子囊盘组成。
2009年Z1期 v.7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振钦;高继辉;
利用有机生态菌对发酵床养鸡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生态菌制剂养鸡具有无臭味、无污染、可提高鸡的免疫力等优点,同时省工省饲料,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9年Z1期 v.7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振钦;高继辉;
利用有机生态菌对发酵床养鸡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生态菌制剂养鸡具有无臭味、无污染、可提高鸡的免疫力等优点,同时省工省饲料,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9年Z1期 v.7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马海霞;刘影;王艳红;杨信东;
Excel是常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笔者采用基于Excel的VBA编程方法,编写了"多项式的三角函数拟合单峰曲线"程序,经教学科研工作中使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文中发表了该程序的源代码及使用方法,供广大科教人员下载使用。
2009年Z1期 v.7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海霞;刘影;王艳红;杨信东;
Excel是常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笔者采用基于Excel的VBA编程方法,编写了"多项式的三角函数拟合单峰曲线"程序,经教学科研工作中使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文中发表了该程序的源代码及使用方法,供广大科教人员下载使用。
2009年Z1期 v.7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鹤;王琦;
文中回顾及总结了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迄今为止已从4个目共27种黏菌中分离得到脂肪酸、氨基酸、生物碱、萘醌、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近百种化学成分,其中某些成分表现出重要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黏菌不仅已经逐渐成为天然产物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且有望成为获得天然活性物质的新资源,这对于黏菌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Z1期 v.7 201-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朱鹤;王琦;
文中回顾及总结了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迄今为止已从4个目共27种黏菌中分离得到脂肪酸、氨基酸、生物碱、萘醌、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近百种化学成分,其中某些成分表现出重要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黏菌不仅已经逐渐成为天然产物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且有望成为获得天然活性物质的新资源,这对于黏菌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Z1期 v.7 201-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淑艳;宋佳歌;迟明亮;李玉;
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2009年Z1期 v.7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淑艳;宋佳歌;迟明亮;李玉;
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2009年Z1期 v.7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学敏;孟玉芹;
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2009年Z1期 v.7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学敏;孟玉芹;
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2009年Z1期 v.7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华杰;史晓晶;赵廷昌;胡俊;
文中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症、病害分布、病原菌特征、冠毒素及检测技术等,并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提供更关心翔实的理论依据。
2009年Z1期 v.7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华杰;史晓晶;赵廷昌;胡俊;
文中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症、病害分布、病原菌特征、冠毒素及检测技术等,并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提供更关心翔实的理论依据。
2009年Z1期 v.7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隽娴;田黎;
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的微生物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种群,其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该区域微生物较高的药用价值。文中介绍了我国南北方海域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和微生物的特性及药用前景,为该区域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09年Z1期 v.7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隽娴;田黎;
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的微生物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种群,其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该区域微生物较高的药用价值。文中介绍了我国南北方海域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和微生物的特性及药用前景,为该区域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09年Z1期 v.7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
2009年Z1期 v.7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2009年Z1期 v.7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9年Z1期 v.7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9年Z1期 v.7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