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缅怀恩师臧穆先生

    刘培贵;王鸣;杨祝良;张力;

    <正>国际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的尊者恩师臧穆先生,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11年11月10日7时在昆明逝世,享年81岁。先生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他善于独立思考,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广识同行,为我国真菌学研究和发展奉献了

    2011年04期 v.9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心中的臧穆老师

    王鸣;

    <正>臧穆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仙逝令我悲痛万分!回首往事,我跟随臧老师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令我终生难忘!没有臧老师对我的教导、提携,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我眼里,他不仅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立体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

    2011年04期 v.9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臧穆先生发表的论著及新物种

    杨祝良;

    <正>臧穆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在真菌分类与系统学研究领域,对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许多类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我国牛肝菌目、蘑菇目、腹菌类和部分子囊菌都有深入研究;对苔藓中的一些类群也曾开展过分类研究,并有所建树。在牛肝菌目的研究中,先生倾注了毕生精力。该目是担子菌中最为复杂、争议最多和分类难度最大的

    2011年04期 v.9 193-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热带的几种牛肝菌(英文)

    李艳春;杨祝良;

    报道了我国牛肝菌科的1个新记录属———黏盖牛肝菌属(Mucilopilus),在我国云南发现该属的1种,即栗色黏盖牛肝菌(M.castaneiceps)。另报道该科红孢牛肝菌属(Porphyrellus)2个新组合[烟褐红孢牛肝菌(P.holophaeus)和黑红孢牛肝菌(P.nigropurpureus)]及我国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的1个新记录种[小粉孢牛肝菌(T.nanus)]。文中对这4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

    2011年04期 v.9 204-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热带膜盘菌属真菌初探(英文)

    郑焕娣;庄文颖;

    对采自中国热带的部分膜盘菌属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6个种,分别为尾膜盘菌(Hymenoscy-phus caudatus)、(参照)喜马拉雅膜盘菌(H.cf.himalayensis)、难变膜盘菌(H.immutabilis)、井冈膜盘菌(H.jinggangensis)、毛柄膜盘菌(H.lasiopodius)和叶产膜盘菌(H.phyllogenus)。其中,(参照)喜马拉雅膜盘菌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该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图示。

    2011年04期 v.9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环柄菇属两中国新记录种

    王汉臣;胡尚勤;袁涛;

    报道了环柄菇属距孢环柄菇组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红斑环柄菇(Lepiota erythrosticta)和黄栗环柄菇(Lepiota luteocastanea)。根据中国的标本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就重要显微特征进行绘图,讨论了它们与相近种的区别,总结了其分布、生境等特点。

    2011年04期 v.9 216-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环柄菇属分类检索表

    梁俊峰;

    编写出中国环柄属的已知44种的分类检索表,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丰富的环柄菇属资源的物种多样性,也期望今后在逐步完善我国环柄菇属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内容加以改进修正。

    2011年04期 v.9 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云南松幼苗棉革菌属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谢雪丹;刘培贵;

    以滇中1~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观察鉴定与其共生的棉革菌属真菌外生菌根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发现了6种形态型菌根。文中对这6种形态型菌根的外观和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rDNAITS片段比对分析结果表明,6种形态型对应6种棉革菌属真菌,它们分别是与Tomentella badia、T.coerelea、T.viridula、T.stuposa、T.subclavigera及T.bryophila相近的棉革菌种类。这一研究与前人对该属真菌的菌根形态及分类学研究基本吻合。棉革菌属真菌是云南松1~2年幼苗期的主要共生真菌。

    2011年04期 v.9 224-23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

    刘培贵;王云;王向华;陈娟;郑焕娣;邓晓娟;乔鹏;姜华;田宵飞;张介平;万山平;王冉;

    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的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的更多白块菌新种的发现,说明中国块菌的多样性要比预期的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的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的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于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的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中国块菌的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的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的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的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的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的保护策略。

    2011年04期 v.9 23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0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块菌属多样性

    陈娟;邓晓娟;陈吉岳;乔鹏;张介平;万山平;王冉;刘培贵;

    在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块菌属Tuber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形态特征、生态特征以及分子系统学分析,对比研究了欧洲和北美的部分块菌属标本,对中国块菌属已知种类进行了分类订正和系统的总结。研究确认我国分布有17种块菌,其中3/4的种类分布于西南地区。尚有6种因未观察到可靠的标本而存疑,3种排除在我国分布。文中对该属在我国分布的每个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其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进行了简要论述与介绍,并给出了中国块菌属分类检索表。

    2011年04期 v.9 24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2011年《菌物研究》总目次

    <正>~~

    2011年04期 v.9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研究》征稿简则

    <正>1来稿要求论文务求论点明确,材料、数据真实准确,论证合理,结论可信,语言通顺,一般5 000字以内(含图、表),研究简报一般不超过2 000字。1.1文稿书写格式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城市名、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及其相对应的英译文,正文,参考文献。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的基金资助项目(包括课题来源、项目编号)或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获奖名称

    2011年04期 v.9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