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从长白山森林土壤中分离的茎点霉属(Phoma)真菌新记录种(英文)

    杨红;吕国忠;刘志恒;姜慧明;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整个欧亚大陆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该保护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茎点霉属(Phoma)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淡黄茎点霉(P.flavescens),为我国首次报道。

    2013年01期 v.11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蜡伞科已知种类及其分布

    陈俊良;李玉;

    文中对中国蜡伞科(Hygrophoraceae)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简要介绍了其生境和分布,并对该科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整理了文献记载该科的102个种,广泛分布于28个省区。其中有效名称86个,包括蜡伞属(Hygrophorus)47个,湿伞属(Hygrocybe)36个,湿皮伞属(Humidicutis)1个,坛杯伞属(Ampulloditocybe)1个,金盖菇属(Chrysomphalina)1个,应转移到其他科的有5种,错拼名称有9种,另有存疑种2种。

    2013年01期 v.11 3-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云南普洱地区野生食药用菌及其持续利用

    于富强;刘培贵;

    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2013年01期 v.11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辽宁铁岭榛白粉病病原菌研究

    刘义;刘春静;刘淑艳;崔宝凯;戴玉成;

    榛是辽宁铁岭市最重要的木本经济树种。白粉病是榛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导致树体衰弱,减少花芽分化,落果,降低产量。本研究对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通过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榛白粉菌(Erysiphe corylacearum)。

    2013年01期 v.1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鳞伞子实体发育

    盖宇鹏;图力古尔;

    为了丰富大型真菌个体发育学研究数据,并依据个体发育学数据提出分类学建议,通过石蜡切片法对黄鳞伞子实体进行了发育学观察。结果显示:黄鳞伞子实体发育初期原基圆形至卵圆形,具外菌幕原基,内部菌丝弯曲致密,螺旋交织在一起呈束状,随着原基的发育,端向膨大生长,菌盖原基出现,与此同时原基基部在保持伸长生长外,直径也明显增大,菌柄原基由此形成。随后菌褶腔出现,栅栏状细胞的出现表明子实层发育的开始,发育过程中Y型菌褶清晰可见。黄鳞伞的发育属于菌盖菌柄型发育,发育类型是半被果双菌幕发育型。

    2013年01期 v.1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TS-RFLP在白灵菇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刘新锐;何仲辉;谢宝贵;熊芳;朱坚;

    为快速鉴别白灵菇种质资源的真伪,对58个供试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根据遗传差异选择菌株进行ITS克隆测序,经ITS-RFLP分析和ITS序列分析得知:58个供试菌株中,Pl.n0010、Pl.n0020、Pl.n0025、Pl.n0041这4个菌株为杏鲍菇;菌株Pl.n0037是糙皮侧耳;余下53个菌株为白灵菇。结果表明:ITS-RFLP可应用于白灵菇与杏鲍菇菌株间的鉴定。

    2013年01期 v.1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离褶伞属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

    李胜南;宋慧;隋玉龙;李媛媛;潘祖桐;李晓;

    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酶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2013年01期 v.11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鹅膏菌中毒小鼠解毒药物的筛选

    张楠;包海鹰;徐璐;

    考察了几种中药对鳞柄白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鳞柄白鹅膏为极毒真菌,当其干燥子实体水溶液质量浓度>10mg/mL时,小鼠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小鼠在9 h内全部死亡,选择这一浓度使小鼠中毒,使用所选中药对小鼠进行解毒试验。结果表明:水飞蓟(7.8 g/kg)、绿豆(3.9 g/kg)及甘草(1.3 g/kg)均能延迟小鼠的死亡时间,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灵芝(1.95 g/kg)对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使用灵芝剂量为首次解毒试验剂量的100倍水煎液(195 g/kg)和300倍水煎液(585 g/kg),以及按原料剂量为195 g/kg提取其中三萜及多糖用于对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均有延迟,其中195 g/kg剂量灵芝组和灵芝三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013年01期 v.1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杜文婧;王琦;

    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3年01期 v.11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传统腌酵调味食品中真菌的概述

    张智文;李长田;

    文中对豆酱、酱油、腐乳等主要的传统盐腌发酵调味食品的真菌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发酵食品生产中有益真菌菌种的开发应用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态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并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害真菌的识别与防治提供了相关依据。

    2013年01期 v.11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