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拓创新求发展 矢志不渝谱华章——《菌物研究》2008—2018年发展纪实

    <正>《菌物研究》创刊于2003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中国菌物学会和吉林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担任主编。主要刊登菌物生物学、菌物分类、菌物生态、菌物资源、菌物遗传与育种、菌物药化及药理、菌物栽培与加工、菌物药与功能食品开发等理论和应用的原创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值此吉林农业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菌物研究》也迎来了创刊十五周年。十五载栉风沐雨,十五个春

    2018年03期 v.16 122+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走中国特色菇业发展之路,实现食用菌产业强国之梦

    李玉;

    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日趋多元化、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菌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同物异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的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菌科学文化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2018年03期 v.16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4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5 ] |[阅读次数:0 ]
  • 桦褐孔菌多糖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苏玲;刘宇;刘岱尧;信传鑫;王萍;王琦;

    桦褐孔菌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药用菌物资源,用于消化道癌症、糖尿病的防治。多糖不仅是其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因其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降血脂等方面的功效,也成为近年来研究及产品开发的热点。文中总结了近10年桦褐孔菌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首次对桦褐孔菌多糖构效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桦褐孔菌多糖结构、生物活性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16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白粉菌目分类学研究现状

    唐淑荣;管观秀;刘淑艳;

    白粉菌是一类植物专性寄生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可引起多种植物白粉病。近年来,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相结合明确了白粉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和亲缘关系,使白粉菌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白粉菌科主要分为5个族,包含16个有性型属和2个无性型属。中国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报道有白粉病发生,共计13个有性型属328种及44变种,其中白粉菌族种数最多,其次是球针壳族。中国真菌学家命名的白粉菌新属4个、新种143个,其中仅在中国报道的有105个。寄主植物多达90科339属799种和变种,其中豆科上报道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蔷薇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ITS、28S r DNA、MAT1-2-1、β-tubulin、IGS、CSⅠ和EF-1α等DNA片段可用于辅助白粉菌的鉴定,并为白粉菌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佐证。

    2018年03期 v.16 13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灰树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刘佳;包海鹰;图力古尔;

    通过查阅近3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灰树花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已从灰树花中分离鉴定出主要多糖组分11个,甾类化合物21个,酚类化合物7个,以及醇类、酯类、酮类等其他多种化合物。灰树花主要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抑菌等药理作用。本文为灰树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2018年03期 v.16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食用菌主要病原真菌和细菌

    刘正慧;李丹;SOSSAH Frederick Leo;沈宏艳;OKORLEY Benjamin Azu;付永平;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03期 v.16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球盖菇属真菌研究进展

    赵政博;田恩静;

    介绍了球盖菇属及其相关属的特征集要、分类学地位、分类学研究历史,综述了其在食用、药用、致幻作用与降解作用的经济价值,总结了球盖菇属驯化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了该属真菌的发展前景。

    2018年03期 v.16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黏菌初报

    高扬;闫淑珍;王高伟;何刚;陈双林;

    为了丰富对河南省黏菌资源多样性和物种区系的认识,2015—2016年对河南省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黏菌的野外标本采集、室内湿室培养和鉴定分类研究。共获得黏菌标本1 037份,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6目12科31属88种,研究标本现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菌种中心(MCCNNU)。刺轴菌Echinostelium minutum,碎皮菌Clastoderma debaryanum,纵裂无丝菌Licea biforis,铜盖无丝菌Licea kleistobolus,极小无丝菌Licea minima,柄罐无丝菌Licea operculata等83种为河南省新记录种。

    2018年03期 v.16 17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3种竹生炭角菌的研究

    马海霞;屈直;李玉;

    报道了炭角菌科(Xylariaceae)小炭墩属(Kretzschmariella)和炭角菌属(Xylaria)中的3个竹生种。其中,小炭墩属为中国新记录属,目前该属只有1个种,即藁杆小炭墩菌K. culmorum;炭角菌属2个种,分别为褐色炭角菌X. badia和竹生炭角菌X. bambusicola。该3种均生长于竹子上,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文中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其宏观、显微特征及培养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2018年03期 v.16 18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