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物学家Stanley John Hughes (1918—2019) (英文)

    Grégoire L.Hennebert;

    <正>It is an honour to accept the privilege of once again expressing my gratitude to the eminent mycologist Stanley John Hughes,by presenting here my memories of a time of training under his wing an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 sincere friendship.His scientific and mycological career has already been described and commented on at length( Table1),so I will not repeat that again here.The surprises of life mean that the path ahead is never assured or predictable.

    2020年04期 v.18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家Stanley John Hughes (1918—2019) (英文)

    Grégoire L.Hennebert;

    <正>It is an honour to accept the privilege of once again expressing my gratitude to the eminent mycologist Stanley John Hughes,by presenting here my memories of a time of training under his wing an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 sincere friendship.His scientific and mycological career has already been described and commented on at length( Table1),so I will not repeat that again here.The surprises of life mean that the path ahead is never assured or predictable.

    2020年04期 v.18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丝孢烟霉菌属Capnofrasera(英文)

    Stanley J.Hughes;Toni J.Atkinson;Keith A.Seifert;

    新增单型丝孢烟霉菌属Capnofrasera 3个新种,分别为C.flatbergi、C.hedgeri和C.pacifica。另外,Coccosporium aucupariae转移至该属中,后选模式基于其原始插图,并对其认定的有性型给出简要描述。这些物种在形成束丝趋势、分生孢子分支、共轴细胞相对优势、分生孢子细胞及顶延伸、及顶延伸后遗留瘢痕特质以及分生孢子的分隔、大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个世界性属中的每个物种都有独特的地理分布,并且与特定的树种或灌木相关。本研究说明并描述了丝孢烟霉菌属中的已知物种,包括模式种C.dendryphioides,并提供了一个检索表和关键词以便鉴定。

    2020年04期 v.18 208-23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丝孢烟霉菌属Capnofrasera(英文)

    Stanley J.Hughes;Toni J.Atkinson;Keith A.Seifert;

    新增单型丝孢烟霉菌属Capnofrasera 3个新种,分别为C.flatbergi、C.hedgeri和C.pacifica。另外,Coccosporium aucupariae转移至该属中,后选模式基于其原始插图,并对其认定的有性型给出简要描述。这些物种在形成束丝趋势、分生孢子分支、共轴细胞相对优势、分生孢子细胞及顶延伸、及顶延伸后遗留瘢痕特质以及分生孢子的分隔、大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个世界性属中的每个物种都有独特的地理分布,并且与特定的树种或灌木相关。本研究说明并描述了丝孢烟霉菌属中的已知物种,包括模式种C.dendryphioides,并提供了一个检索表和关键词以便鉴定。

    2020年04期 v.18 208-23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phaeria ericophila的命名、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Metacapnodium属分类地位的意义(英文)

    David L.Hawksworth;Carlos G.Boluda;

    1809年,Link在伊比利亚的高山欧石楠Erica arborea上发现了黑煤病(sooty mould),经鉴定将其命名为Sphaeria ericophila,最近有学者在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再次采集到S.ericophila,通过对其候选模式和附加模式的研究,发现该菌在形态上与Metacapnodium属的模式种M.juniperi最为接近,同时在2013年与M.ericophilum合并成同一个属。通过ITS测序得到3个样品的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属于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而非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并且最接近于褐球壳目Phaeomoniell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本文报道了Metacapnodium的首条序列,并表明另一份黑煤病(sooty mould)样本不属于煤炱目Capnodiales,而是属于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 s.lat.。自Huges在1970年研究Link的名称应用以来就引入了真菌命名法起始日期的变化,以及放弃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形态的命名,从而解决了命名问题。如前文所述,现已证实Metacapnodium包含Antennullaria,其中Sphoeria enicophila为模式物种。M.ericophilum非专性寄生,在西班牙,它不仅在刺柏属Juniperus植物上寄生,也会严重感染高山欧石楠Erica arborea还可能感染其他欧石楠属植物,如E.australalis,但在非洲东部山区的欧石楠属植物上可能还存在该属Metacapnodium的其他致病菌。

    2020年04期 v.18 235-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phaeria ericophila的命名、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Metacapnodium属分类地位的意义(英文)

    David L.Hawksworth;Carlos G.Boluda;

    1809年,Link在伊比利亚的高山欧石楠Erica arborea上发现了黑煤病(sooty mould),经鉴定将其命名为Sphaeria ericophila,最近有学者在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再次采集到S.ericophila,通过对其候选模式和附加模式的研究,发现该菌在形态上与Metacapnodium属的模式种M.juniperi最为接近,同时在2013年与M.ericophilum合并成同一个属。通过ITS测序得到3个样品的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属于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而非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并且最接近于褐球壳目Phaeomoniell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本文报道了Metacapnodium的首条序列,并表明另一份黑煤病(sooty mould)样本不属于煤炱目Capnodiales,而是属于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 s.lat.。自Huges在1970年研究Link的名称应用以来就引入了真菌命名法起始日期的变化,以及放弃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形态的命名,从而解决了命名问题。如前文所述,现已证实Metacapnodium包含Antennullaria,其中Sphoeria enicophila为模式物种。M.ericophilum非专性寄生,在西班牙,它不仅在刺柏属Juniperus植物上寄生,也会严重感染高山欧石楠Erica arborea还可能感染其他欧石楠属植物,如E.australalis,但在非洲东部山区的欧石楠属植物上可能还存在该属Metacapnodium的其他致病菌。

    2020年04期 v.18 235-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个黑煤病菌新组合Metacapnodium neesii及其基于核酸序列的系统发育位置(英文)

    Junta Sugiyama;Kyung-Ok Nam;Tsuyoshi Hosoya;

    2019年10月,在日本本州中部长野县的富士山冷杉树枝及树叶上采集到4种黑斑病致病菌标本,经鉴定为已知致病菌Capnobotrys neesii(Capnobotrys的模式种)。此外,通过单孢分离法培养出具有代表性的菌株JCM 39119,能产生具有瓶梗状的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的念珠状菌丝、以及类似于在天然宿主上生长的分生孢子梗和小型分生孢子的菌丝。根据植物多形性真菌学名重新命名的原则,无性型类群C.neesii被划分至Metacapnodium,作为新组合Metacapnodium neesii。测定了JCM 39119菌株的nrL SU、nrS SU、ITS、RPB2和EFIa基因序列,并基于核糖体小亚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JCM 39119菌株定位在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的分类单元上,而非预期的煤炱目Capnodiales或格孢菌目Pleosporales分类单元。因此,必须进行进一步实验分析,通过对其他基因序列分析得到最终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对以Metacapnodium为代表的假煤炱科Metacapnodiaceae的更高级别分类进行修订。

    2020年04期 v.18 24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个黑煤病菌新组合Metacapnodium neesii及其基于核酸序列的系统发育位置(英文)

    Junta Sugiyama;Kyung-Ok Nam;Tsuyoshi Hosoya;

    2019年10月,在日本本州中部长野县的富士山冷杉树枝及树叶上采集到4种黑斑病致病菌标本,经鉴定为已知致病菌Capnobotrys neesii(Capnobotrys的模式种)。此外,通过单孢分离法培养出具有代表性的菌株JCM 39119,能产生具有瓶梗状的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的念珠状菌丝、以及类似于在天然宿主上生长的分生孢子梗和小型分生孢子的菌丝。根据植物多形性真菌学名重新命名的原则,无性型类群C.neesii被划分至Metacapnodium,作为新组合Metacapnodium neesii。测定了JCM 39119菌株的nrL SU、nrS SU、ITS、RPB2和EFIa基因序列,并基于核糖体小亚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JCM 39119菌株定位在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的分类单元上,而非预期的煤炱目Capnodiales或格孢菌目Pleosporales分类单元。因此,必须进行进一步实验分析,通过对其他基因序列分析得到最终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对以Metacapnodium为代表的假煤炱科Metacapnodiaceae的更高级别分类进行修订。

    2020年04期 v.18 24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印度Fusicolla属真菌1新种的形态及系统发育研究(英文)

    Sanjay K.Singh;Shiwali Rana;Jayarama D.Bhat;Paras Nath Singh;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马哈巴莱斯赫瓦尔地区一处高地森林的空气中分离出一种有趣的无性型真菌。该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束生,具隔膜和分支,无色,产孢细胞瓶梗状,分生孢子无色,细长状至弧形、舟形或镰刀菌状。基于形态学研究和rD NA(ITS1-5.8S-ITS2和LSU)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证实该物种是丛赤壳科1新种。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物种并绘制了线条图。本属的大部分物种陆生,而少数物种水生。本研究首次发现该属物种也可存在于空气中。

    2020年04期 v.18 258-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印度Fusicolla属真菌1新种的形态及系统发育研究(英文)

    Sanjay K.Singh;Shiwali Rana;Jayarama D.Bhat;Paras Nath Singh;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马哈巴莱斯赫瓦尔地区一处高地森林的空气中分离出一种有趣的无性型真菌。该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束生,具隔膜和分支,无色,产孢细胞瓶梗状,分生孢子无色,细长状至弧形、舟形或镰刀菌状。基于形态学研究和rD NA(ITS1-5.8S-ITS2和LSU)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证实该物种是丛赤壳科1新种。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物种并绘制了线条图。本属的大部分物种陆生,而少数物种水生。本研究首次发现该属物种也可存在于空气中。

    2020年04期 v.18 258-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研究进展

    刘丽萍;高洁;李玉;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可引起全球多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炭疽病,导致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巨大。文中从炭疽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分类鉴定、致病机制和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2016—2020年国际发布的炭疽菌新种名称及14个炭疽菌复合种和各复合种中包含的种;第二部分内容介绍了不同种炭疽病菌在侵染植物前期的策略,以及不同致病过程中致病相关基因的报道;第三部分简述了炭疽病防控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本文为植物炭疽菌属真菌的分类鉴定、致病机制以及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目前尚未明确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

    2020年04期 v.18 26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研究进展

    刘丽萍;高洁;李玉;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可引起全球多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炭疽病,导致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巨大。文中从炭疽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分类鉴定、致病机制和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2016—2020年国际发布的炭疽菌新种名称及14个炭疽菌复合种和各复合种中包含的种;第二部分内容介绍了不同种炭疽病菌在侵染植物前期的策略,以及不同致病过程中致病相关基因的报道;第三部分简述了炭疽病防控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本文为植物炭疽菌属真菌的分类鉴定、致病机制以及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目前尚未明确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

    2020年04期 v.18 26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尾孢类真菌研究进展

    郭英兰;

    尾孢类真菌是植物病原菌,也是其他植物病原菌知名的重寄生菌,一些种已用于有害杂草的生物防治,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真菌。文中从4个方面阐述了尾孢类真菌的研究进展:(1)关于尾孢菌属模式种使用的争议: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芹菜尾孢Cercospora apii Fresen.为尾孢菌属的模式种。(2)尾孢类真菌寄主范围与分类的关系:对ITS、EF-1α和ACT 3个基因位点进行核酸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尾孢类真菌寄主是专化的,同一个种可以寄生在同一科的不同寄主属上,但从不寄生在不同科的植物上。(3)尾孢类真菌的分类依据:经分子系统学研究,尾孢类真菌属级水平的区分特征主要包括:产孢孔和孢脐的结构,色泽和孢痕疤的厚度(明显加厚,变暗;不加厚或几乎不加厚,但稍变暗);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无色泽。(4)尾孢类真菌名称的使用:基于DNA序列数据系统发育分析及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尾孢类真菌本身就是全型的。按照《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的新变化,尤其是有关复型真菌的59号文件的废止,现在尾孢类真菌的种使用1个单独的属名。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仅依靠形态学特征不足以建立异名、描述新种或者在很多情况之下鉴定尾孢类真菌种。使用DNA序列结合形态学特征来界定物种必将是分类学特别是分子系统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尾孢类真菌,特别是新分类单元,要能够在最初报道的寄主上重新采集到,以便找到支撑模式;需要有DNA序列和获得可信的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而且所有种尤其是当前常用的种,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子鉴定。今后尾孢类真菌种的鉴定将采用形态特征,分子序列数据分析和培养性状相结合的方法。

    2020年04期 v.18 28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尾孢类真菌研究进展

    郭英兰;

    尾孢类真菌是植物病原菌,也是其他植物病原菌知名的重寄生菌,一些种已用于有害杂草的生物防治,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真菌。文中从4个方面阐述了尾孢类真菌的研究进展:(1)关于尾孢菌属模式种使用的争议: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芹菜尾孢Cercospora apii Fresen.为尾孢菌属的模式种。(2)尾孢类真菌寄主范围与分类的关系:对ITS、EF-1α和ACT 3个基因位点进行核酸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尾孢类真菌寄主是专化的,同一个种可以寄生在同一科的不同寄主属上,但从不寄生在不同科的植物上。(3)尾孢类真菌的分类依据:经分子系统学研究,尾孢类真菌属级水平的区分特征主要包括:产孢孔和孢脐的结构,色泽和孢痕疤的厚度(明显加厚,变暗;不加厚或几乎不加厚,但稍变暗);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无色泽。(4)尾孢类真菌名称的使用:基于DNA序列数据系统发育分析及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尾孢类真菌本身就是全型的。按照《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的新变化,尤其是有关复型真菌的59号文件的废止,现在尾孢类真菌的种使用1个单独的属名。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仅依靠形态学特征不足以建立异名、描述新种或者在很多情况之下鉴定尾孢类真菌种。使用DNA序列结合形态学特征来界定物种必将是分类学特别是分子系统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尾孢类真菌,特别是新分类单元,要能够在最初报道的寄主上重新采集到,以便找到支撑模式;需要有DNA序列和获得可信的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而且所有种尤其是当前常用的种,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子鉴定。今后尾孢类真菌种的鉴定将采用形态特征,分子序列数据分析和培养性状相结合的方法。

    2020年04期 v.18 28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链格孢属及相关属分类研究新进展

    冯中红;孙广宇;

    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广布世界各地,包含寄生、腐生和内生的类群,寄主范围和发生的基质极其广泛。链格孢为重要植物病原菌,可造成多种作物的严重病害,一些为人畜致病菌,引发人畜疾病。自建立至今200余年以来,链格孢属的分类标准及属的界限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上该属的分类基于形态学特征进行,包括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隔状况、成链特性、喙的特征、产孢表型等。然而形态特征在近缘种间变异较大,一些相似种无法有效区分,近年来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在该类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链格孢属真菌被划分为28个组群(section)。一些相似属,包括假格孢属Nimbya、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埃里格孢属Embellisia、Crivellia、Alternariaster、Chalastospora、Teretispora等均被归至链格孢属,作为属下不同的组群。另一些相似属,如匍柄霉属Stemphylium和顶茁格孢属Gibbago仍被作为独立属对待。该文综述了链格孢属及相关属的分类研究历史与研究新进展,讨论了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现存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20年04期 v.18 294-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链格孢属及相关属分类研究新进展

    冯中红;孙广宇;

    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广布世界各地,包含寄生、腐生和内生的类群,寄主范围和发生的基质极其广泛。链格孢为重要植物病原菌,可造成多种作物的严重病害,一些为人畜致病菌,引发人畜疾病。自建立至今200余年以来,链格孢属的分类标准及属的界限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上该属的分类基于形态学特征进行,包括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隔状况、成链特性、喙的特征、产孢表型等。然而形态特征在近缘种间变异较大,一些相似种无法有效区分,近年来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在该类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链格孢属真菌被划分为28个组群(section)。一些相似属,包括假格孢属Nimbya、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埃里格孢属Embellisia、Crivellia、Alternariaster、Chalastospora、Teretispora等均被归至链格孢属,作为属下不同的组群。另一些相似属,如匍柄霉属Stemphylium和顶茁格孢属Gibbago仍被作为独立属对待。该文综述了链格孢属及相关属的分类研究历史与研究新进展,讨论了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现存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20年04期 v.18 294-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卷旋型丝孢真菌研究进展

    卢永仲;康冀川;

    卷旋型丝孢真菌具有产生新结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有开发应用前景。该类真菌主要为木生腐生真菌,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环境包括陆生和水生,仅极少数文献报道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发现卷旋型丝孢真菌。该类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学的形态研究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到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学问题,但对其物种应用潜力的挖掘,包括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仍然鲜见文献报道。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类真菌资源,文中综述了卷旋型丝孢真菌的分类学研究现状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类群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2020年04期 v.18 304-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卷旋型丝孢真菌研究进展

    卢永仲;康冀川;

    卷旋型丝孢真菌具有产生新结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有开发应用前景。该类真菌主要为木生腐生真菌,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环境包括陆生和水生,仅极少数文献报道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发现卷旋型丝孢真菌。该类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学的形态研究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到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学问题,但对其物种应用潜力的挖掘,包括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仍然鲜见文献报道。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类真菌资源,文中综述了卷旋型丝孢真菌的分类学研究现状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类群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2020年04期 v.18 304-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半知菌”的前世和今生

    吕国忠;孙晓东;杨红;

    "半知菌"概念是约150年前对那些只进行无性繁殖而未发现有性阶段的一类菌物的称呼。为了方便对大量"半知菌"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在早期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特设有一条命名法则,允许采用双重命名法对一个菌物分别按有性阶段或无性阶段进行命名。因此,在形式上为"半知菌"建立起了相应的"亚门"、"纲"、"科"、"属"、"种"等分类等级。随着越来越多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联系的建立(实际上约有15%的"半知菌"发现了子囊菌或担子菌的有性阶段),特别是DNA测序技术在菌物分类中的广泛应用,从遗传进化研究上证明"半知菌"属于子囊菌或担子菌。自最新版《藻类、菌物和植物国际命名法规》规定"一个菌物一个名称"之后,"半知菌"概念已再无分类学意义,取而代之是"无性型菌物"一词更能表达该类群菌物属于菌物的无性阶段。"半知菌"中的相应的属、种名称还具有分类学意义,但能否保留或废弃,还要依靠权威菌物学家们的意见。即使菌物的有性阶段目前还未知,但其依据无性阶段特征而建立的属、种名称还是可以成为正统名称,并用其表示对应的菌物,当然包括了该菌物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的全部。本文对"半知菌"概念诞生及其分类学意义的演化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提出对待菌物分类还应坚持无性型和有性型相统一的原则。

    2020年04期 v.18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半知菌”的前世和今生

    吕国忠;孙晓东;杨红;

    "半知菌"概念是约150年前对那些只进行无性繁殖而未发现有性阶段的一类菌物的称呼。为了方便对大量"半知菌"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在早期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特设有一条命名法则,允许采用双重命名法对一个菌物分别按有性阶段或无性阶段进行命名。因此,在形式上为"半知菌"建立起了相应的"亚门"、"纲"、"科"、"属"、"种"等分类等级。随着越来越多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联系的建立(实际上约有15%的"半知菌"发现了子囊菌或担子菌的有性阶段),特别是DNA测序技术在菌物分类中的广泛应用,从遗传进化研究上证明"半知菌"属于子囊菌或担子菌。自最新版《藻类、菌物和植物国际命名法规》规定"一个菌物一个名称"之后,"半知菌"概念已再无分类学意义,取而代之是"无性型菌物"一词更能表达该类群菌物属于菌物的无性阶段。"半知菌"中的相应的属、种名称还具有分类学意义,但能否保留或废弃,还要依靠权威菌物学家们的意见。即使菌物的有性阶段目前还未知,但其依据无性阶段特征而建立的属、种名称还是可以成为正统名称,并用其表示对应的菌物,当然包括了该菌物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的全部。本文对"半知菌"概念诞生及其分类学意义的演化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提出对待菌物分类还应坚持无性型和有性型相统一的原则。

    2020年04期 v.18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寄生于爪瓣山柑的尾孢菌属1新种

    宋佳歌;徐彪;姜子德;

    报道了采自新疆爪瓣山柑Capparis himalayensis植物上寄生的尾孢菌属真菌1新种—石河子尾孢Cercospora shiheziensis。该菌寄生于爪瓣山柑叶片,产生直径约15 mm的圆形或近圆形浅褐色病斑或相互联合形成更大的褐色坏死斑块;子实体叶两面生,子座由数个褐色细胞组成,直径30~60μm;分生孢子梗褐色,簇生,屈膝状,(24.5~) 42.5~63.5(~79.5)×(4.0~) 4.5~6.5(~7.5)μm;分生孢子无色,单生,倒棍棒状,顶部钝圆或细尖,基部近平截至倒圆锥状平截,2~8隔膜,(21.5~) 43.0~68.0(~83.5)×(3.5~) 4.5~6.5(~7.5)μm。基于ITS、tef1-α、act、cal、his、rpb2和tub共7个基因位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属于尾孢菌属的一个明确的分支。

    2020年04期 v.18 321-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寄生于爪瓣山柑的尾孢菌属1新种

    宋佳歌;徐彪;姜子德;

    报道了采自新疆爪瓣山柑Capparis himalayensis植物上寄生的尾孢菌属真菌1新种—石河子尾孢Cercospora shiheziensis。该菌寄生于爪瓣山柑叶片,产生直径约15 mm的圆形或近圆形浅褐色病斑或相互联合形成更大的褐色坏死斑块;子实体叶两面生,子座由数个褐色细胞组成,直径30~60μm;分生孢子梗褐色,簇生,屈膝状,(24.5~) 42.5~63.5(~79.5)×(4.0~) 4.5~6.5(~7.5)μm;分生孢子无色,单生,倒棍棒状,顶部钝圆或细尖,基部近平截至倒圆锥状平截,2~8隔膜,(21.5~) 43.0~68.0(~83.5)×(3.5~) 4.5~6.5(~7.5)μm。基于ITS、tef1-α、act、cal、his、rpb2和tub共7个基因位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属于尾孢菌属的一个明确的分支。

    2020年04期 v.18 321-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离自我国云南省竹根七上的刺盘孢属新种

    张茜;王勇;

    从云南省昆明市的竹根七Disporopsis fuscopicta病害叶片上分离获得2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这2个菌株属于1个种并归属于Spaethianum复合种,该种与山麦冬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Damm,P.F.Cannon&Crous亲缘关系近。形态学比较显示所描述的种与C.liriopes相比分生孢子更宽但附着胞更短,因此将其鉴定为新种,并命名为竹根七刺盘孢,即C.disporopsis sp.nov.

    2020年04期 v.18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离自我国云南省竹根七上的刺盘孢属新种

    张茜;王勇;

    从云南省昆明市的竹根七Disporopsis fuscopicta病害叶片上分离获得2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这2个菌株属于1个种并归属于Spaethianum复合种,该种与山麦冬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Damm,P.F.Cannon&Crous亲缘关系近。形态学比较显示所描述的种与C.liriopes相比分生孢子更宽但附着胞更短,因此将其鉴定为新种,并命名为竹根七刺盘孢,即C.disporopsis sp.nov.

    2020年04期 v.18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菌物研究》总目次

    <正>~~

    2020年04期 v.18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菌物研究》总目次

    <正>~~

    2020年04期 v.18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he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is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llaboration

    <正>The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was founded in 2003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My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offering specialized academic knowledge on fungi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The Chief Editor is Prof.Yu Li,a Chinese Engineering academician.The journal includes publications on fungal biology,classification,ecology,resources,genetics and the breeding of fungi,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s,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drugs,development of foods,and other aspects of original papers,research presentations,reviews,etc.(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2020年04期 v.18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he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is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llaboration

    <正>The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was founded in 2003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My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offering specialized academic knowledge on fungi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The Chief Editor is Prof.Yu Li,a Chinese Engineering academician.The journal includes publications on fungal biology,classification,ecology,resources,genetics and the breeding of fungi,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s,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drugs,development of foods,and other aspects of original papers,research presentations,reviews,etc.(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2020年04期 v.18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