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 图力古尔教授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五十三卷出版

    <正>我刊常务副主编图力古尔教授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五十三卷近期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记载我国分布的丝盖伞科Inocybaceae真菌4属125个分类单元,包括108种17变种或变型,并提供线条图和部分种类的原生态彩色图片及担孢子扫描电镜照片。书末附有真菌汉名索引、学名索引和参考文献。

    2022年03期 v.20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图力古尔教授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五十三卷出版

    <正>我刊常务副主编图力古尔教授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五十三卷近期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记载我国分布的丝盖伞科Inocybaceae真菌4属125个分类单元,包括108种17变种或变型,并提供线条图和部分种类的原生态彩色图片及担孢子扫描电镜照片。书末附有真菌汉名索引、学名索引和参考文献。

    2022年03期 v.20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祝良研究员主编的《云南野生菌》出版

    <正>我刊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主编的《云南野生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78页,58.1万字,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云南全省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巨大,立体气候显著,土壤类型各异,热带、亚热带、亚高山温带及高山寒温带植被类型兼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生境优越,孕育了众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大型真菌,当地各族群众称之为“野生菌”,以便与栽培的“人工菌”相区别。《云南野生菌》简要总结了云南大型真菌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大型真菌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云南真菌物种多样性状况。总体而言,具有下列特点:1.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已知野生菌有124科、599属、2 753种,占全国已知大型真菌总数的57.4%。

    2022年03期 v.20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祝良研究员主编的《云南野生菌》出版

    <正>我刊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主编的《云南野生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78页,58.1万字,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云南全省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巨大,立体气候显著,土壤类型各异,热带、亚热带、亚高山温带及高山寒温带植被类型兼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生境优越,孕育了众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大型真菌,当地各族群众称之为“野生菌”,以便与栽培的“人工菌”相区别。《云南野生菌》简要总结了云南大型真菌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大型真菌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云南真菌物种多样性状况。总体而言,具有下列特点:1.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已知野生菌有124科、599属、2 753种,占全国已知大型真菌总数的57.4%。

    2022年03期 v.20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人论坛

  • 食用菌在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中的作用——践行“大食物观”探讨食用菌产业发展途径主题报告

    李玉;

    从食用菌大食物观的提出和确立、食用菌在保护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食用菌在粮食安全大格局中的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在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下食用菌以及食用菌产业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在“大食物观”发展战略中食用菌产业在各领域的潜能优势和发展方向。

    2022年03期 v.20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食用菌在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中的作用——践行“大食物观”探讨食用菌产业发展途径主题报告

    李玉;

    从食用菌大食物观的提出和确立、食用菌在保护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食用菌在粮食安全大格局中的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在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下食用菌以及食用菌产业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在“大食物观”发展战略中食用菌产业在各领域的潜能优势和发展方向。

    2022年03期 v.20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347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面的认识及其启迪

    鲍大鹏;潘迎捷;谭琦;

    中国食用菌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中既有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等有利的政策环境,也遭受了新冠疫情的暂时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了中国食用菌发展长期稳步的基本面及其稳定性和内在性,思考了迎接全球食用菌创新中心转移的对策,加强了食用菌产业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创新机制、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变革举措,重申了为实现食用菌强国而共同奋斗的理念和决心。

    2022年03期 v.20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面的认识及其启迪

    鲍大鹏;潘迎捷;谭琦;

    中国食用菌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中既有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等有利的政策环境,也遭受了新冠疫情的暂时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了中国食用菌发展长期稳步的基本面及其稳定性和内在性,思考了迎接全球食用菌创新中心转移的对策,加强了食用菌产业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创新机制、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变革举措,重申了为实现食用菌强国而共同奋斗的理念和决心。

    2022年03期 v.20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366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

  • 生于蔷薇果实上的葡萄孢属1新种和亚隔孢壳属1新记录种

    侯刘娟;陈帅康;李婉婷;马荣;

    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留县和霍城县采集到4种野生蔷薇果实的病害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获得2株Botrytis属真菌和3株Didymella属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系统学分析手段明确了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来源于宽刺蔷薇Rosa platyacantha果实的2个病害菌株为新种—宽刺蔷薇葡萄孢Botrytis roplatyacae R. Ma, L. J. Hou.,该种与卡罗来纳葡萄孢B. caroliniana和拟蚕豆葡萄孢B.fabiopsis亲缘关系较近,但其产生的菌核为黑色,不同于B. fabiopsis产生的灰色菌核,且分生孢子(2.58~3.90×1.48~1.94μm)明显小于B. caroliniana(7.3~14.7×5.7~9.1μm)。从腺齿蔷薇R. albertii、腺果蔷薇R.fedtschenkoana和弯刺蔷薇R. beggeriana果实病害上分离到的3个菌株均为蔷薇亚隔孢壳黑斑病菌Didymella aliena,该菌为中国新记录种且首次在蔷薇属植物上报道。

    2022年03期 v.20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6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于蔷薇果实上的葡萄孢属1新种和亚隔孢壳属1新记录种

    侯刘娟;陈帅康;李婉婷;马荣;

    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留县和霍城县采集到4种野生蔷薇果实的病害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获得2株Botrytis属真菌和3株Didymella属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系统学分析手段明确了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来源于宽刺蔷薇Rosa platyacantha果实的2个病害菌株为新种—宽刺蔷薇葡萄孢Botrytis roplatyacae R. Ma, L. J. Hou.,该种与卡罗来纳葡萄孢B. caroliniana和拟蚕豆葡萄孢B.fabiopsis亲缘关系较近,但其产生的菌核为黑色,不同于B. fabiopsis产生的灰色菌核,且分生孢子(2.58~3.90×1.48~1.94μm)明显小于B. caroliniana(7.3~14.7×5.7~9.1μm)。从腺齿蔷薇R. albertii、腺果蔷薇R.fedtschenkoana和弯刺蔷薇R. beggeriana果实病害上分离到的3个菌株均为蔷薇亚隔孢壳黑斑病菌Didymella aliena,该菌为中国新记录种且首次在蔷薇属植物上报道。

    2022年03期 v.20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6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蒙古栎根系与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郭璞;邢鹏杰;宋佳;吴玲玲;李彬琦;司滟汲;李玉;冀瑞卿;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根系及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蒙古栎根系和根区土壤生长季内不同月份的真菌的ITS序列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蒙古栎根系共获得1 440个真菌OTU,UNITE数据库比对主要属于4门、17纲、53目、112科、246属、461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根系的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丝膜菌属Cortinarius是根系中的优势属。PCOA分析显示根系真菌群落组成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Chao1指数为7月最大,其次为6月>9月>10月>8月。蒙古栎根区土壤共获得1 388个真菌OTU,UNITE数据库比对主要属于4门、16纲、51目、106科、272属、429种;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是土壤的优势门,被孢霉属、丝膜菌属和红菇属Russula是土壤优势属。PCOA分析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在6~8月比较相近,与9月和10月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Chao1指数为7月最大,其次为10月>9月>6月>8月。蒙古栎根系和根区土壤真菌的PCA分析表明根系和根区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根系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在根区土壤中没有出现明显规律;根系和根区土壤共有的优势属为被孢霉属和丝膜菌属。冗余分析显示月降雨量和土壤湿度与真菌群落分布的相关性较大(P<0.05)。

    2022年03期 v.20 173-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4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蒙古栎根系与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郭璞;邢鹏杰;宋佳;吴玲玲;李彬琦;司滟汲;李玉;冀瑞卿;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根系及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蒙古栎根系和根区土壤生长季内不同月份的真菌的ITS序列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蒙古栎根系共获得1 440个真菌OTU,UNITE数据库比对主要属于4门、17纲、53目、112科、246属、461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根系的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丝膜菌属Cortinarius是根系中的优势属。PCOA分析显示根系真菌群落组成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Chao1指数为7月最大,其次为6月>9月>10月>8月。蒙古栎根区土壤共获得1 388个真菌OTU,UNITE数据库比对主要属于4门、16纲、51目、106科、272属、429种;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是土壤的优势门,被孢霉属、丝膜菌属和红菇属Russula是土壤优势属。PCOA分析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在6~8月比较相近,与9月和10月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Chao1指数为7月最大,其次为10月>9月>6月>8月。蒙古栎根系和根区土壤真菌的PCA分析表明根系和根区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根系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在根区土壤中没有出现明显规律;根系和根区土壤共有的优势属为被孢霉属和丝膜菌属。冗余分析显示月降雨量和土壤湿度与真菌群落分布的相关性较大(P<0.05)。

    2022年03期 v.20 173-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4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瓜菌核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张丹;孙西琳;王国宇;马馨悦;王晓梅;

    通过平板涂布法、平板对峙法和含毒介质菌碟法,从土壤中筛选并获得1株对黄瓜菌核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真菌,基于形态观察并结合ITS、BenA和CaM联合基因利用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耐盐青霉Penicillium halotolerans,编号为Ph-120。拮抗菌株Ph-120的发酵液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表明:拮抗菌株对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对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0%以上。对菌株Ph-120无菌发酵液进行了盆栽防效试验,相对防效为69.8%。研究结果为生防菌剂开发及防治黄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年03期 v.20 18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黄瓜菌核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张丹;孙西琳;王国宇;马馨悦;王晓梅;

    通过平板涂布法、平板对峙法和含毒介质菌碟法,从土壤中筛选并获得1株对黄瓜菌核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真菌,基于形态观察并结合ITS、BenA和CaM联合基因利用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耐盐青霉Penicillium halotolerans,编号为Ph-120。拮抗菌株Ph-120的发酵液对8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表明:拮抗菌株对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对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0%以上。对菌株Ph-120无菌发酵液进行了盆栽防效试验,相对防效为69.8%。研究结果为生防菌剂开发及防治黄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年03期 v.20 18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提取方法的榆黄蘑多糖构效关系

    杨金涛;信传鑫;戴晓婧;刘岱尧;苏玲;王琦;

    为探讨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多糖的构效关系,采用热水浸提、超声提取和碱提取3种方法分别提取榆黄蘑多糖,Sevage法去除游离蛋白,透析去除小分子化合物后,对提取的3个多糖进行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的分析,并利用体外自由基试验评价抗氧化活性,以Pearson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多糖单糖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多糖均包含2个多糖组分,分子质量为4.15×10~5~4.92×10~5Da和3.14×10~5~3.32×10~5Da;其中榆黄蘑水提多糖(PCP-S)是由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的α型呋喃葡聚糖,榆黄蘑超声提取多糖(PCP-C)是由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等组成的α型呋喃葡聚糖,榆黄蘑碱提多糖(PCP-J)是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等组成的β型呋喃葡聚糖;3种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在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以及DPPH方面,PCP-S、PCP-C的活性均高于PCP-J;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榆黄蘑多糖抗氧化活性强弱与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及比例有关,单糖组成中的阿拉伯糖(Ara)、核糖(Rib)、甘露糖(Man)和葡萄糖(Glc)为影响活性的主要正因素,果糖(Fru)、半乳糖(Gal)是影响活性的主要负因素。

    2022年03期 v.20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提取方法的榆黄蘑多糖构效关系

    杨金涛;信传鑫;戴晓婧;刘岱尧;苏玲;王琦;

    为探讨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多糖的构效关系,采用热水浸提、超声提取和碱提取3种方法分别提取榆黄蘑多糖,Sevage法去除游离蛋白,透析去除小分子化合物后,对提取的3个多糖进行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的分析,并利用体外自由基试验评价抗氧化活性,以Pearson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多糖单糖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多糖均包含2个多糖组分,分子质量为4.15×10~5~4.92×10~5Da和3.14×10~5~3.32×10~5Da;其中榆黄蘑水提多糖(PCP-S)是由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的α型呋喃葡聚糖,榆黄蘑超声提取多糖(PCP-C)是由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等组成的α型呋喃葡聚糖,榆黄蘑碱提多糖(PCP-J)是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等组成的β型呋喃葡聚糖;3种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在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以及DPPH方面,PCP-S、PCP-C的活性均高于PCP-J;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榆黄蘑多糖抗氧化活性强弱与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及比例有关,单糖组成中的阿拉伯糖(Ara)、核糖(Rib)、甘露糖(Man)和葡萄糖(Glc)为影响活性的主要正因素,果糖(Fru)、半乳糖(Gal)是影响活性的主要负因素。

    2022年03期 v.20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冰糯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

    陈明月;钱可晴;徐安然;杨迪;李晓;

    以冰糯耳菌株为材料,观察其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从以下4个方面对冰糯耳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进行优化:菌龄、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研究结果表明:菌龄10 d、酶质量浓度0.02 g/mL、酶解时间7 h、酶解温度31℃,为冰糯耳的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冰糯耳原生质体时,产量及再生率最高,为后续冰糯耳遗传育种、优良性状筛选和品种改良鉴定基础。

    2022年03期 v.20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冰糯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

    陈明月;钱可晴;徐安然;杨迪;李晓;

    以冰糯耳菌株为材料,观察其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从以下4个方面对冰糯耳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进行优化:菌龄、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研究结果表明:菌龄10 d、酶质量浓度0.02 g/mL、酶解时间7 h、酶解温度31℃,为冰糯耳的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冰糯耳原生质体时,产量及再生率最高,为后续冰糯耳遗传育种、优良性状筛选和品种改良鉴定基础。

    2022年03期 v.20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志军;包海鹰;

    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中药传统菌物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粗毛纤孔菌在中药新药开发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粗毛纤孔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多酚类、甾体类、萜类、色素类、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活血化瘀、降血脂、保肝、降血糖、抑菌、抗病毒、修复肾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抗肿瘤作用显著,是一味亟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珍贵传统中药。

    2022年03期 v.20 203-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志军;包海鹰;

    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中药传统菌物药桑黄—粗毛纤孔菌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粗毛纤孔菌在中药新药开发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粗毛纤孔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多酚类、甾体类、萜类、色素类、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活血化瘀、降血脂、保肝、降血糖、抑菌、抗病毒、修复肾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抗肿瘤作用显著,是一味亟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珍贵传统中药。

    2022年03期 v.20 203-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桦褐孔菌小分子化合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段应策;隋丹;汪麟;张肖宁;汪春蕾;刘成伟;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Ach. ex Pers.) Pilát是一种寄生在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及治疗癌症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这些化学成分作为医药先导物受到了广泛关注。总结了目前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并发现的萜类、甾体、酚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共计130种。通过对桦褐孔菌小分子化合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介绍以及药理作用方面相关研究的总结,为桦褐孔菌药用活性成分的开发及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0 21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桦褐孔菌小分子化合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段应策;隋丹;汪麟;张肖宁;汪春蕾;刘成伟;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Ach. ex Pers.) Pilát是一种寄生在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及治疗癌症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这些化学成分作为医药先导物受到了广泛关注。总结了目前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并发现的萜类、甾体、酚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共计130种。通过对桦褐孔菌小分子化合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介绍以及药理作用方面相关研究的总结,为桦褐孔菌药用活性成分的开发及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0 21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香蘑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郭海欣;郑昕怡;张丽会;陈屏;王琦;

    介绍了香蘑属Lepista真菌的化学成分组成,主要包括二萜类、倍半萜类、甾醇类、哌嗪二酮类、吡嗪二酮类、脂肪族类和多糖类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简述了香蘑属真菌的药理活性,如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保肝作用、免疫调节活性、抗病原菌和抗病毒活性、抗肿瘤和抗氧化。回顾了近20年来香蘑属真菌的成分组成与药理活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香蘑属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0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香蘑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郭海欣;郑昕怡;张丽会;陈屏;王琦;

    介绍了香蘑属Lepista真菌的化学成分组成,主要包括二萜类、倍半萜类、甾醇类、哌嗪二酮类、吡嗪二酮类、脂肪族类和多糖类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简述了香蘑属真菌的药理活性,如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保肝作用、免疫调节活性、抗病原菌和抗病毒活性、抗肿瘤和抗氧化。回顾了近20年来香蘑属真菌的成分组成与药理活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香蘑属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0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