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研究论文

高效腐解玉米秸秆耐低温真菌菌株的筛选及评价

杨会敏;李伟;汪世华;尹文兵;

为解决我国东北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玉米秸秆不易降解的难题,利用平板快速筛选方法结合低温发酵培养对耐低温生长的45个真菌菌株进行筛选,获得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同时产生漆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木质素纤维素酶的6株真菌菌株,并对该6株菌株进行玉米秸秆低温腐解效果的评价,分别在处理10,20,30,40,50 d时测定其产生的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性及其玉米秸秆中各组分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在20℃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培养10 d后,这些菌株产生的漆酶活性可达7.47 U/mL(L2431)和7.2 U/mL(X1957),纤维素酶活可达239 U/mL (L743)和167 U/mL(L1675),半纤维素酶活可达179.3 U/mL(YF410)、120.0 U/mL (H382)和113.3 U/mL (L2431),过氧化物酶活可达为25.1 U/mL(L2431-3)、24.9 U/mL(2423)和15.9 U/mL(L2419)。6种菌株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各种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且对玉米秸秆各组分的降解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但对玉米秸秆组分的总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处理50 d后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8.2%~25.1%,纤维素降解率为24.1%~44.6%,半纤维素降解率为19.3%~26.3%,玉米秸秆总降解率为61.8%~87.0%。本研究筛选到在低温环境下生长较快且产酶能力较强和高效腐解玉米秸秆的真菌菌株,对我国东北寒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应用前景。

2025 年 03 期 v.23 ;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030400)
[下载次数: 1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羊肚菌栽培基质细菌群落的影响

贺雪峰;樊灏;周桂灵;杨柳;王秀茹;王涛;沈振兴;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对羊肚菌栽培基质的灭菌效果,以羊肚菌栽培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低温储存、室温储存及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基质中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降低,最高下降幅度分别为32%,34%及9%。科水平上,处理后伯克氏菌科相对丰度升高。属水平上,处理后优势菌属为水杆菌属。等离子体对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帕拉伯克霍尔德氏菌Paraburkholderia等多种致病菌的杀菌率均在99%以上。首次将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羊肚菌基质灭菌,可有效杀灭多种致病菌,在羊肚菌栽培基质的灭菌和保鲜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 年 03 期 v.23 ;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农业技术研发项目(21NYYF0041)
[下载次数: 5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菌苑学人撷英 赵长林 教授

<正>赵长林,1985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青年千人入选者。现担任中国林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森林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科协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期刊New Zealand Journal of Botany和Mycoking副主编,《菌物研究》《菌物学报》编委,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青年编委。

2025 年 03 期 v.23 ;
[下载次数: 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菌苑学人撷英 彭卫红 研究员

<正>彭卫红,1970年4月生,博士,二级研究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百人计划首席科学家,兼任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菌物研究》《食用菌学报》编委等职务。

2025 年 03 期 v.23 ;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综述

海绵胶煤炱菌研究进展及展望

柒世龙;杨熙雯;徐刚;

海绵胶煤炱菌Scorias spongiosa又称竹燕窝,是煤炱菌科唯一可形成子实体的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具有食用和药用等经济价值,在抗炎、抑菌和抗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海绵胶煤炱菌以生长于竹子、山毛榉、柑橘上的蚜虫分泌的蜜露为主要营养来源,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昆虫—真菌共生关系,为多物种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了案例样本。文章综述了海绵胶煤炱菌的生活史、生长环境、人工培育、营养与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已开展的研究,讨论了其在自然环境中多物种间的协同在人工培育上的借鉴价值,为海绵胶煤炱菌潜在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5 年 03 期 v.2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0505-2)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学人论坛

黑革菌属——采自中国云南的木耳目新属

董军红;张剑玲;何思源;陈明兰;赵长林;

基于云南省大型木生真菌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的大量木腐菌标本,经形态学特征鉴定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描述了木腐菌新属黑革菌属Nigrochaete,以及新种竹生黑革菌Nigrochaete bambusicola。该新属形态特征为担子果一年生,平伏,贴生,干燥后呈烟灰色至灰色;子实层体表面具小短齿;菌丝系统单系,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子近椭球形至卵球形,纵裂;担孢子腊肠形。运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理法,基于ITS+nrLSU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黑革菌属在木耳目内形成1个单谱系,且与古革菌属Proterochaete形成姊妹群。本研究丰富了中国木耳目真菌物种多样性,为开展真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 年 03 期 v.2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004); 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ZKJS-S-202208)
[下载次数: 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研究论文

深圳市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

李挺;张明;黄浩;李泰辉;蒋露;邓旺秋;

为了进一步掌握深圳市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于2019—2021年对该区域的大型真菌进行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深圳市共有大型真菌2门、6纲、14目、54科、117属、248种。优势科有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等。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小皮伞属Marasmius、红菇属Russula等。深圳市大型真菌属级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54.7%),其次是泛热带成分(27.35%)和北温带成分(11.11%)。深圳市大型真菌资源包括食用菌32种,药用菌48种,毒菌24种,易危大型真菌1种,即小橙黄金牛肝菌Aureoboletus miniatoaurantiacus。深圳部分大型真菌物种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2025 年 03 期 v.23 ; 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项目(SZCG2019191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009,31970024,31750001)
[下载次数: 9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代谢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栽培基质对银耳氨基酸合成的影响

许瀛引;张仕林;罗定平;张谦;舒雪琴;彭卫红;王勇;

为了探究栽培基质对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中氨基酸合成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以代料(70%棉籽壳和30%麸皮组成)和青冈木为栽培基质栽培的银耳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并结合关联分析探究栽培基质影响银耳氨基酸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银耳TF1子实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以及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青冈木栽培银耳TY3。通过液质联谱分析,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488种,其中氨基酸、肽类及其类似物占比最高,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66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对代谢组与蛋白质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银耳色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合成通路和戊糖磷酸途径的调控网络,进一步验证得出代料栽培银耳通过增加NADPH促进氨基酸合成,导致其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青冈木基质生长银耳。研究有助于探究栽培基质调控银耳氨基酸合成的机制,为发展银耳产业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025 年 03 期 v.2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402653); 通江县食用菌科研合作项目(SCTJ-2023001); 四川省农科院重点科研项目(1+9KJGG007)
[下载次数: 16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学人论坛

外生菌根食用菌驯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彭卫红;王迪;周洁;崔玉琴;余洋;何晓兰;王勇;

外生菌根食用菌(块菌Tuber spp.、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乳菇Lactarius spp.、牛肝菌Boletus spp.和鸡油菌Cantharellus spp.等)的驯化栽培研究历经百年,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因遗传和生理特性的复杂性,商业化栽培仅在少数种类上取得成功。详细探讨了外生菌根真菌与寄主植物的关系、酶活性、菌丝培养、菌根合成以及菌根苗移栽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展驯化栽培等研究提供参考。

2025 年 03 期 v.23 ; 四川省食用菌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26); 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项目(SYJCXTD-2024-07); 四川省育种联合攻关项目(2023YZ001); 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N(2024)-2101]
[下载次数: 6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综述

MNP分子标记在食用菌品种精准鉴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刘飞;张明晢;曹槟;凌云燕;赵瑞琳;

食用菌品种的精准鉴定在食用菌生产和种质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食用菌不同品种间存在亲缘关系密切、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而现有的食用菌品种鉴定方法工作量大、精确性和重复性不足,怎样实现食用菌品种的精准鉴定是产业中的痛点问题。多核苷酸多态性(MNP)分子标记是一种能够同时检测DNA序列中多个核苷酸变异的方法,可提供高分辨率的遗传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区分食用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精确性。文中分析了该技术在食用菌品种鉴定中的优势,回顾了2022—2023年MNP分子标记首次在香菇和金针菇等品种的精准鉴定中的应用。此外通过分析MNP标记的变异模式,除了品种的精准鉴定外,还可以实现品种溯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和表型组的紧密结合,MNP分子标记还将为食用菌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改良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2025 年 03 期 v.23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20060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项目(BAIC03-01);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项目(221111110600)
[下载次数: 6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